
在彭博新聞社2016年年末發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中,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以118億美元的財富估值,高居香港富豪榜的第三位(總體富豪榜第106位),這也讓他成了20年來打破地產商長期壟斷香港富豪前三甲的第一人。
2017年2月1日最新數字為113億美金,不妨礙楊建文仍高居香港區第三的位置
而在前一年的“彭博”榜單上,楊建文的財富才被估到72億美元。這意味著2016年,他的財富增長了46億美元,約合315億元人民幣。按1年52個星期計算,去年,他平均每周身價增值約6億人民幣。
傳言之外的正史里,楊建文算是科班出身的工業家,創業的起點高。他是香港城市大學理工科的高材生,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就是技術研發,也正是靠著技術研發,他成為了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關鍵人之一。
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工到創建伯恩光學廠,傾注畢生心血。如今,伯恩每年總銷售額的4%至5%用于研發設計。與楊建文熟絡的惠陽區政府一名官員曾透露:“現在很多項目研發他都親自參與,還參與研發蘋果、三星手機的攝像頭。”
楊建文也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他每天工作16個小時,工作節奏非常快,經常來往香港、內地以及國外,很少有時間休息”。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敢于創新,富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家。“當然他也有精明的一面,非常善于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
華商韜略查詢到的楊建文在公司內部的講話顯示,2016年,伯恩的總產值已超過400億。

如今,伯恩不但是全球最大手機玻璃生產商,更可以說是這個市場的全球寡頭,其核心主業手機玻璃在全球市場占有份額超過60%。
走進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白石村的伯恩廠區,“無論是廠內還是廠外,我們連‘伯恩光學’的廠名都沒有。對于這么大的企業,你們是不是很驚訝?”伯恩光學總裁楊建文笑著問。
楊建文在內地的創業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算不上白手起家,但在當時的香港生意人隊伍中,他也算不上什么有錢人。
當時,正值手表業突飛猛進的年代。楊建文從香港來到深圳,于1986年在橫崗街道一家磚廠的廠區內搭建一個鐵皮棚屋,創辦了一個擁有員工100來號人的小工廠,這便是伯恩的前身。
起初,伯恩的主營業務是生產手表表面玻璃,從為一兩百元的手表配套做起,一步步發展做大,直到成為西鐵城等精工手表的重要伙伴,工廠規模也從起初的100多人擴大到3000人左右。
做到這個程度后,楊建文從生活經歷中發現了一個新生意,嚴格地說,是他創造了一個新生意。
當時,還流行用膠片做手機屏幕,楊建文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材料很容易出現劃痕,于是萌生了一個用玻璃材質替代膠片做手機屏的想法,因為相比膠片而言,玻璃不易留下劃痕。
想到之后,楊健文還真去做了,而且做到了——他利用自己做手表玻璃的技術基礎加上擅長研發的優勢,把產品做了出來,然后推薦給手機廠商。
手機廠商認可了楊建文的想法和產品,伯恩的業務因此轉向,一場用玻璃取代膠片的手機屏產業革命,由此拉開大幕并很快席卷全球成為新趨勢。
2004年,伯恩獲得了摩托羅拉100萬片手機玻璃訂單,做手表時常常一個訂單一萬片都不到的楊建文,從來沒有接過這么大的生意,但他咬牙接了下來,還克服困難辦到了。讓整個公司都“被嚇死了”的意外是,100萬片手機玻璃發過去,摩托羅拉馬上又給了一個400萬片的更大訂單。
這個訂單伯恩最終未能完全消化,不甘心但也沒辦法地將一半單子分給了一家日本企業。但最終做下來,日本企業的價格比伯恩差不多高出兩倍,追求效益的摩托羅拉自然更希望與楊建文做生意。
看到勢頭這么好,楊建文于是披星戴月地擴廠、擴員,伯恩也因此迎來第一個跨越式大發展。
很快,伯恩光是給摩托羅拉的手機玻璃供應就超過億片的規模,而且迅速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但這在其公司發展史上,卻只是大戲的開始。
綁上蘋果的戰車,才是伯恩真正的騰飛。

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已在行業有了世界性名氣的伯恩緊抓機遇,與其達成了合作。讓楊建文,乃至蘋果都沒想到的是,這支iPhone,竟在此后掀起劃時代的大革命,搶得先機的伯恩與蘋果一路親密,也由此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9年,伯恩光學產能進一步擴大,在惠州新設廠區。而當年和楊建文一起做手表玻璃的四家龍頭企業,因為不敢面對轉型期的收益沖擊,繼續做手表玻璃,結果倒閉了三家。
三星智能手機的崛起,伯恩也是全程陪同。靠著這兩大巨頭的席卷全球,楊建文一舉站上世界巔峰,成為全球最大也是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手機玻璃廠商,連新建廠房都是廣東單體工業廠房最大。
從摩托羅拉到蘋果,從iPhone到Apple Watch,伯恩能長期在手機玻璃領域贏得最大,首先得益于楊建文對創新、研發的大重視和大投入。
從產業萌芽到如今的全面開花,伯恩首先是手機玻璃產業的創造者和引領者,繼而才是受益者。
伯恩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創新研發,當屬楊建文發現膠片手機屏幕缺陷后,自告奮勇的“多管閑事”。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做手表的去關心手機,多少有些“瞎操心”,但楊建文不但花了心思,而且采取了行動,這才有了伯恩的今日。
形勢比人強。如果自己的行業在走下坡,不要與趨勢作對——與其在下坡道上掙扎向上,不如立足優勢轉行到上升道上重新起跑,這也是楊建文和他的“表哥表弟”們給創業者的一個大教訓。
如今,伯恩光學在深圳惠州兩地的總廠房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兩地合計員工超過10萬人。
“伯恩光學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伯恩元老楊伍鐸認為,“我們只想低調地辦企業,老老實實做事,把每件事情做好。我們公司的口號只是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做好自己的事’。我想,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走到今天”。
楊建文的回答則充滿“技術味”:“我覺得應該是創新,就是很多產品,別人還沒去做,我們就嘗試去做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保安要求嚴,對知識產權嚴格保護,如果沒上市的產品被偷走了,我們損失就很大。”
在實驗室內,他向記者示范玻璃屏幕的硬度:將一塊手機屏幕從高處重重摔下,拿起后完好無損,連擦痕都沒有。“我非常重視技術,設備全部是從日本、德國買回來的,就連原材料也是從日本、美國購入。”據悉,伯恩光學與德國一家研究所合作研發超硬度玻璃,并購進數百臺價值5億元的先進設備。
在一位與楊建文接近的惠陽區官員看來,“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話不多,極少接受媒體采訪,但他非常有禮貌,非常熱心。在和我們相處時,臉上總是保持笑容”。
當家人和員工一貫保持低調,作為全球最大手機玻璃廠商的伯恩也同樣是個神秘人。它沒有官方網站,沒有什么公關傳訊部門,甚至廠區附近和廠內,連個廠名都沒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居然能緊握全球智能手機玻璃產業的日月旋轉,這也是楊建文自豪,甚至從內心自傲的一個地方。
對外神秘的伯恩,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和信譽。曾經在組織安排下走進公司的官媒,沒有搞出大新聞,卻挖出過一個小秘密:伯恩和蘋果、三星這些大客戶的合作關系,甚至可以互信到無需合同,口頭約定就算數的程度。
楊建文年輕時酷愛釣魚,還常參加各類釣魚比賽并獲獎,但創業以來,他基本遠離了這份輕松閑適。年過六旬的他,至今每天工作16個小時。
在高管眼中,楊建文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看準了不怕冒險,既腳踏實地,也目光長遠,雄心勃勃。
看上去憨厚的他,擁有精明的生意人思維,熟悉他的人曾講,包括在與政府的談判中,他都非常善于掌握主動,尤其善于通過滿足對方的眼前去爭取自己的長遠利益。
楊建文今天的事業與妻子的支持和能干密不可分。他讓妻子林慧英出任了波恩的主席,持有公司49%的股份,而持有51%股份的他自己則只出任了總裁一職——是標準的“給老婆打工”。夫妻二人育有三個子女,長子大學畢業后進入公司工作,從基層干起,楊建文說:做管理,他最忌諱任人唯親。
對外保持神秘的楊建文,其實擁有相當出眾的社交與公關能力,這也是他早年攻下蘋果、三星這樣挑剔客戶的原因之一。有人問跟兩家巨頭打交道的體會,他說:“蘋果愛請年輕工程師,他們注重創意,喜歡溝通,跟他們談生意,可以很時尚,最好跟他們進行一場頭腦風暴。但跟三星交往則要學懂中間的噓寒問暖,跟對方摸酒杯底談心。無論跟三星的高層還是低層談生意,都要能喝酒。”
由此可見,他的酒量也不小,和看上去就比較能喝的形象成正比。
2015年9月,楊建文以夫妻名義捐了2億港幣給母校香港城市大學,在捐款儀式的演講中,他寄語年輕人:“不僅要有創新理念,還要有吃苦的精神。”
他說:“創業非常艱苦,伯恩光學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但我和我的團隊從來沒有放棄過,我非常享受克服困難的過程。”
注:新玻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新玻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作者和“來源:新玻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新玻網或將追究責任。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新玻網編輯或補充。
下一篇:
伯恩科技:核心技術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上一篇:
概念炒作不可取 門窗競爭需技術突破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