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高端玻纖產品,高性能玻璃纖維基本可以分為高強高模玻纖、耐腐蝕玻纖和低介電玻纖三大類。除了國際玻纖巨頭OC在這一領域引領行業潮流外,近年來我國主要玻纖巨頭也紛紛研制出類似新品,但目前我國高性能玻璃產量占總產量比重僅6%,遠遠落后于國外37%的水平,這導致我國在新能源等領域所需的高性能玻璃纖維絕大部分從國外進品,占比達到60%。
就復合材料而言,國外一般分為增強熱固性塑料用玻纖增強材料(FRSP)、增強熱塑性塑料用玻纖增強材料(FRTP)、增強瀝青用玻纖增強材料和玻纖紡織材料,其中玻纖增強材料約占70%-75%,玻纖紡織材料占25%-30%,而我國玻纖增強材料僅占30%,并且除用作傳統的FRSP、FRTP、CCL等增強基材外,其它玻纖織物及玻纖氈延伸制品規模較小。例如OC的非織造技術部有一系列用于地板、地毯、石膏板等外用制品的增強材料,而國內僅長海股份在此領域有所涉足(復合隔板和貼面氈),但在質量和產量上仍與OC有所差距。

我國玻纖行業的發展具備很大的資源優勢,如石英砂保有儲量為13.5億噸,葉臘石已探明儲量5500萬噸。中國玻纖行業人力成本占產品成本的5%-6%,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大約為25%-30%,企業的綜合成本比國外企業要低,這一點上更有優勢,但國內的玻纖企業尚專注于單種產品的研制與銷售,缺乏配套的設計服務,很容易造成同質化較高的局面,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而且單一的玻纖產業,易受市場環境影響,缺乏對于行業景氣風險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