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北園東晉墓出土的玻璃杯
45年前的1972年,南大校園內曾經(jīng)挖出過鐘樓遺跡,下面還隱藏著一座帝陵級別的東晉大墓。
校園施工挖出大墓
1972年4月,南京大學進行校園建設,在北大樓后面施工時,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代墓葬。南大歷史系和南京博物院對這座位于南大北園北大樓后的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前面提到的明代鐘樓遺跡,就位于大墓墓頂之上。
據(jù)介紹,這是一座方向為南偏西的雙室墓,全墓南北總長8.04米,東西總長9.9米,由墓門、甬道、主室、側室甬道、側室等部分構成。甬道和側室的券頂已經(jīng)坍塌,但可以看出起券的痕跡,專家推測,其主室可能是穹窿頂。
此墓封門墻以內甬道設有兩道門槽,顯示曾有兩道門,這種設置方法常見于六朝帝陵級別的大墓中。此墓主室和側室都葬人,主室安葬的是一男一女,側室安葬一名女子。蔣贊初教授指出,早期的六朝墓雖然也可能會有耳室(側室),但一般都是放置陪葬物品,很少葬人。
墓中發(fā)現(xiàn)一件玻璃杯殘片
考古發(fā)掘中,專家從這座大墓中清理出水晶珠、瑪瑙珠等各種陪葬文物。出土文物中,一件玻璃杯殘片尤其引起人們注意。從殘片判斷,這是一件敞口折唇腹部略鼓起的玻璃杯。專家介紹,玻璃器在南京東晉墓中偶有發(fā)現(xiàn),1970年,南京象山東晉王氏家族墓七號墓中就出土過類型近似的玻璃器。這種玻璃器來自國外(很可能來自古羅馬或者古埃及),在當時只有高級貴族才能享有,也只有身份極其高貴的貴族墓中才可能陪葬玻璃器。
北園東晉大墓還有諸多突出特征,如墓中甬道設兩道門、出土極其少見的玻璃杯和蟬紋金鐺、共有多達六件的祭臺等,專家判斷,此墓墓主的身份極高,肯定比王謝等“高門大族”還要高貴。

東晉時這里是帝陵區(qū)
北園東晉大墓沒有出土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文物,“幾十年來,很多學者寫過文章探討南大北園東晉大墓的墓主是誰,爭論紛紛。”南京考古界一位資深專家告訴記者,雖有多種觀點,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發(fā)現(xiàn)于南大北大樓后面的這座大墓是帝陵,“東晉時期,此地與北極閣所在的雞籠山一脈相連,又臨近東晉宮城,又地處東晉帝陵區(qū),能夠在這里建造大規(guī)模的墓葬,不是一般的封建貴族可以辦到的,墓主應該就是皇帝!”
史料記載,東晉帝陵繼承了西晉帝陵“不封不樹”的傳統(tǒng),也就是不在地表設置明顯的標志,這使得東晉帝陵究竟在何處,長期成為一個謎。
墓主很可能是晉元帝司馬睿
“南京大學北園的這座東晉帝陵,究竟屬于哪位皇帝,曾有學者用排除法進行考證。”羅宗真、王志高兩位六朝考古學者在《六朝文物》一書中,根據(jù)入葬年代、女性附葬等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大北園東晉墓的墓主,很可能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也就是說此地是司馬睿的建平陵。
羅宗真、王志高進一步指出,北園東晉大墓主室內合葬有晉元帝和追尊的皇后虞氏。而側室內附葬的,是晉元帝的后妃荀氏。荀氏是晉明帝的生母,因此有可能獲得與晉元帝合葬同一墓中的“待遇”。
“也就是說,如今南京大學北園,其實就是東晉時期的一個皇家陵墓區(qū),至少安葬了四個皇帝,有四座帝陵,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座。”南京考古界一位資深專家表示,其他三座帝陵或者已經(jīng)被毀,或者還深埋在鼓樓附近的地下,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