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康寧是陶瓷材料和特殊玻璃全球領導廠商,多年來自主創造了多種科技技術,并廣泛應用于高科技消費電子、移動排放控制、電信和生命科學領域。
那么,繼第五代大猩猩玻璃后,康寧又在研發什么黑科技呢?
兩名頭戴笨重面具、身穿密實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一個溫度高達 1600℃的熔爐前面作業。他們從熔爐中拿出炙熱的坩堝,然后將里面火紅的融液倒入模具內。其中一名員工的手套還冒著煙,但他似乎一點都不在意。別誤會,這不是冶煉金屬的現場,這里是美國“玻璃巨頭”康寧位于紐約總部的實驗室。

公司材料科學家 Adam Ellison 表示,這兩位工作人員倒出的材料正是他們公司的“明星產品”——大猩猩玻璃。自 2007 年以來,這家具 165 年特殊玻璃及陶瓷材料研發歷史的公司共推出了五代大猩猩玻璃蓋板。截至去年,這款以抗摔及抗刮性能極強著稱的玻璃系列已被應用于全球超過 45 億部設備中,覆蓋約 1800 多款產品,橫跨三星、金立、華為、聯想、戴爾、微軟等 40 多個主要品牌。此外康寧還在上月 CES 大會上展出了一款“大猩猩玻璃概念車”。
據 Ellison 介紹,每天熔爐團隊的工作人員需工作 8 到 12 小時,給公司的科學家團隊提供大量的研發樣品。而為了不斷提高玻璃的性能,科學家們設計了不同的工藝流程,例如改變融化玻璃的溫度、時間及制作方法等等。近來,他們正嘗試研發一種防刮、防摔性能更強、厚度更薄,且可彎曲折疊的新概念玻璃——“超薄柔性玻璃”。

為此,科學家團隊對這些經改良的玻璃進行各項性能測試,從而尋找出最優工藝方案。他們設計了一臺可不斷彎曲玻璃片的機器,以觀察玻璃片的耐壓持久性能;另外還有一臺機器會持續向玻璃片施壓直至其崩碎,從而測試其耐受能力。破碎后的玻璃片研究人員會用顯微鏡對其裂口處的狀態進行觀察——如果出現的裂縫比較多,說明玻璃較硬;相反,則表示玻璃片較為柔軟。
材料一旦通過了這些柔韌性能的相關測試,康寧的研究人員將會用其制作成仿手機模型并進行跌落測試。剛開始時會先從大概腰部高的位置開始試驗,將仿制手機摔到水泥地、碎石地及其他表面上;然后再逐漸升高高度。如果這款“超薄柔性玻璃”能研發成功,未來將能用于制作曲面屏甚至是可折疊或卷起的高新未來產品,在汽車內飾、手機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另外,康寧還開發出一些處理玻璃的新工藝,可幫助器件制造商制作出定制電子產品。

除了完成康寧的兩大核心任務——尋找新的制造工藝及改進現有產品外,公司的科學家還會做一些有趣的小研究。比如 Ellison 博士最近正在開展的趣味項目,受古羅馬人的“智慧結晶”——由雙色玻璃制作而成的萊克格斯杯啟發,他們制作出一個從前面看是翠綠色而從后面看是玫瑰紅的玻璃杯。教授表示,雖然現在還不確定它有什么用途,但這個研究結果會被收藏起來,在未來或許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