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委會在獲獎理由中充分肯定了東旭突破國際技術封鎖,成為全球第四、中國最大玻璃基板生產商的產業成就,也肯定了李兆廷本人“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第一人”的商業成就。
這一評選及頒獎盛典引起中國經濟界高度關注,并被市場解讀為響應中央“振興實體經濟”精神、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的重要信號之一。
2017年對于東旭集團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從1997年到2017年,20年間,東旭集團從河北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廠起步,逐漸發展到擁有東旭光電(000413.SZ)、東旭藍天(000040.SZ)、嘉麟杰(002486.SZ)三家上市公司和近200家全資及控股公司的多產業大型集團公司,其產業涵蓋光電顯示、新能源、地產城鎮化、金融投資等多個產業領域。
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的李兆廷信奉“實干興邦”,他在短短7年間從普通技術員做到了一家大型國企的副總經理。在90年代經濟改革的大潮中,30歲出頭的他毅然從國企辭職創業。
而李兆廷骨子里的制造業精神,也成為了東旭的重要基因。在他的帶領下,東旭已成為中國產業強國路上的新典范。
崛起的光電制造業先鋒
1997年,東旭集團在河北石家莊市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東旭主要從事設計、制造傳統顯像管玻殼裝備和系統集成。當時我國顯像管制造產業逐漸開始發展,但大量核心裝備及其配件仍被國外企業掌控,嚴重制約著我國顯像管制造體系的健康發展。
“只有關鍵設備配件國產化才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李兆廷董事長果斷決定,進行顯像管制造裝備及配件進行本土化研究。于是,東旭廣納賢才、日夜奮戰,從一顆小零件開始,逐步拓展到整條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與技術服務,很快東旭迅速成長為當時國內最大的 CRT裝備制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
2004年,世界范圍內顯示器的“平板化”趨勢使東旭再一次面臨挑戰??從CRT向平板顯示產業轉型。當時在世界范圍內,液晶玻璃基板的生產完全被國外少數幾家企業控制,中國要想從中分一杯羹難乎其難。但東旭選擇了迎難而上,很快組建了國內首個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研發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始了平板顯示器件用玻璃基板生產線裝備及成套技術的研發。
2010年5月,東旭集團在鄭州旭飛建成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實現了玻璃基板真正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其自主研發的“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生產新工藝”不僅采用了無砷環保料方,而且持續推進產品薄型化,產線良品率穩步提升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5年,東旭的液晶玻璃基板薄型化水平已經達到0.3mm級,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東旭人取得的一項項技術成果為我國光電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讓東旭逐步走向世界。
響應國家戰略 謀局新產業
中國在經歷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后,技術研發能力欠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開始凸顯,“制造業強國”“綠色發展”成為了國家戰略。對于東旭集團而言,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集團業務升級擴大的又一機遇。
瞄準這一機遇,李兆廷帶領東旭殺進太陽能光伏電站產業,在光伏組件制造、電站項目開發、電站運營維護等領域組建起經驗豐富的項目團隊,并建成一支強大的“投?融?管”專業團隊。
2015年10月,東旭集團控股深圳地產上市公司??寶安地產(現更名東旭藍天000040),憑借多年積累的光伏產業運營經驗,東旭快速整合寶安地產現有業務,將旗下光伏發電業務板塊注入上市公司。
目前,東旭藍天現有光伏電站建設已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有序展開。截至2016年9月底,東旭藍天已完成近3GW的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備案,其中近800MW的光伏電站已啟動建設,包括赤峰、日照、廣水、六安等地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部分電站已建設完成且并網發電。
東旭藍天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23.86億元,同比增長248.8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316.49%。一系列數據證明,東旭已經躋身中國新能源企業的第一梯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7月,由東旭研制的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烯王”發布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烯王”是東旭光電石墨烯產業首款應用化終端產品,它代表著東旭在新材料領域的又一世界性突破。
東旭石墨烯產業的發展已經有三年時間,現在已經形成“碳源匯谷”和“旭碳新材”為代表的兩大產業化平臺,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早已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和投資領軍企業。
“烯王”的出世拉開了東旭石墨烯產業化的大幕,東旭正在整合全球最強大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雄厚的產業運營實力打造一個全新的石墨烯產業帝國。
金融助力產業升級
隨著東旭的迅速崛起,公司發現僅憑單一產業手段無法實現重要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速度是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東旭意識到,以金融手段助力產業資本的高效配置和運轉是大型產業集團發展新的關鍵點。
環顧全球,GE、殼牌等著名500強企業也都曾在集團發展的重要階段,充分運用產融結合的手段助力企業在競爭激烈全球市場獲得優勢。實業為本、金融為輔的模式成就了眾多全球知名企業的基業長青,和眾多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
循著這一模式,東旭也開始在多年深耕產業的基礎上,利用深厚的資源儲備,不斷向金融投資領域布局??自2014年12月控股組建西藏金融租賃公司開始至今,東旭集團金融產業已經涵蓋財務公司、證券投資、私募基金、金融租賃、商業保理等多項業務,業務遍及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西藏、寧夏等多個城市。
但李兆廷的目光仍時刻聚焦實業。他希望未來的東旭能將自己的產融結合經驗與合作伙伴共享,以支持所有和東旭一樣致力于實業興邦的企業家。東旭的遠景藍圖,是以產融結合模式促進整個產業的生態繁榮。
分析人士指出,產業加資本的格局,為東旭集團由生產制造型企業向大型綜合集團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如能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和集團平臺優勢,東旭繼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