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了新一輪增長,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搶購美國企業。這股中國勢力或將拯救美國的低迷經濟。其中閩商大佬,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其中一位極具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家。

曹德旺是誰?
曹德旺所創辦的福耀集團已在美國、俄羅斯修建了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高端汽車玻璃生產線,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
同時,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是行善的佛教徒,百億身家捐款達60億元,曾登頂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成為首位華人獲得者。
出海三度折戟,“中國好玻璃”最終挺進美帝
曹德旺是中國的第一批企業家,“我經歷過中國最困難的時期。”現年70歲的曹德旺說,“即使我想哭,也沒有眼淚。”
1980年代,經濟開放剛開始時,他瞄準了中國規模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生產汽車玻璃。這是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那時的市場卻是一片空白,大工廠不想做,小工廠做不來。出于民族責任感與敏銳市場意識,曹德旺創辦了福耀玻璃廠。
建廠兩年之后,曹德旺瞄首征新加坡,當年福耀一塊玻璃也沒有賣出去,還虧了一大筆機票錢。曹德旺回到香港,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尋找代理商。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海外市場逐步開拓,他來到美國,發現自己以30美元的價格向美國出口的玻璃,經銷商經手收入大量利潤,最終市場售價為200美元。這讓曹德旺決定在美國建倉庫,直接向市場出售玻璃。然而這卻是曹德旺第二次出征失利,兩年中連續虧損累計達千萬美元。據咨詢公司反饋,美國玻璃市場等級森嚴,福耀應改分銷為直銷,以50美元的價格直接對接二級經銷商。于是福耀開始轉變,實現扭虧為盈。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三次打擊來源于中國同行的“扎堆掘金”。大量的中國玻璃制造商在美國開展“價格戰”,銷售的價格不及福耀在國內生產成本的一半,這把美國同行給嚇壞了。美國玻璃生產商指控所有進入本地市場的中國玻璃制造商傾銷。而當年的被告福耀被中美同行所逼,最終反傾銷訴訟成功,為面對國際競爭尚覺膽怯的中國企業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
中國入世后“反傾銷勝訴第一人”曹德旺
人在他鄉,以最佳配角自稱:一切為了下一輪增長
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企業不能再依靠廉價勞動力來填滿工廠。為了給下一輪增長提供更多動力,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從2005年的137億美元激增至2015年的1878億美元,增長了1294%。榮鼎資訊預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將達創紀錄的180億美元。

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建廠之路,比在國內打拼更不容易。中國企業越來越大的投資胃口引發了各國嚴格的審查。美國立法機構和監管機構,就以國家安全受到潛在威脅為由,審查了中國投資者多筆高調的交易。例如中國企業對紐約著名的華爾道夫-阿斯多里亞酒店的收購計劃就受到了監管機構的擱置,因為美國總統經常與達官顯貴在該飯店下榻。
“福耀來到新的國家,應該學會做好‘配角’。”各種審查和傾銷的指控讓曹德旺意識到,過大的市場份額和占領市場的野心會讓合作國家產生危機感。中國企業想在美國市場尋求發展,必須學會當好“配角”。“我開始意識到我們肩上的責任非常重大,”曹德旺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我們所犯的任何錯誤都會給我本人,福耀集團乃至全體中國人抹黑。
審查是一道難關,而曹德旺在美國建工廠的另外兩個大挑戰是招聘和發薪水。福耀工廠的在美所在地失業率僅為4.4%,這就意味著可供雇用的總人數非常少。新引入的產業導致企業間爭奪工人的競爭加劇,讓招聘難上加難。而薪水的制定受到工會等多方限制,曹德旺曾坦白自己對職工獎金制定的無奈:“有時候,我會沮喪得像只剩半條命。”

中國企業家,正在成為美國經濟救星
金融危機中,通用汽車在2008年的圣誕節前夕關閉了莫瑞恩工廠,約有1000名工人在那天失業。而自從2014年宣布建廠以來,福耀雇用的員工人數比計劃提高了3倍。
一家玻璃回收公司即將遷入附近新建的大樓。一家亞洲餐館在福耀工廠附近開了分店,因為餐廳已經察覺到福耀雇員——包括曹德旺將帶來的可觀生意。
說來頗有意思,當初工廠的關閉正因為美國工業受到了中國制造的劇烈沖擊;如今工廠重開,還是因為中國制造。不過這一次,是中國企業在美國制造開始扎根。
面臨美國經濟低迷和制造業空心化危機,無數的曹德旺們可以說是代表著中國力量,正在成為拯救美國經濟的救星。這種風水輪流轉,正在重構中美之間的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