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近年來,我市把科技創新工作擺上突出位置,推動創新型經濟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本報推出“科技圓夢”專欄,透過那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勇于探索的研發機構、生機蓬勃的產業園區,展現佳木斯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
24年來,曲東始終保持著不變的工作節奏:最早來到公司,檢查每一個車間和廠房,將所有的設備擦拭干凈,然后與公司的研發團隊開始了關于新技術的探討。每天,他總有忙不完的工作,看不完的書籍,作為佳木斯基業玻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將佳木斯玻璃工藝闖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一直就是他的夢想。
勇挑重擔研發磨砂玻璃工藝
1989年,24歲的曲東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佳市石油化工廠當技術員。工作僅兩年多,國企改制,曲東成為我市首批下崗職工。年僅26歲的曲東應聘到我市一家民營小型玻璃廠做設計師。這對于從未接觸過玻璃工藝的曲東,無疑是一個挑戰。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剛到新崗位竟被廠里安排承接磨砂玻璃新技術的研發工作。而當時,這項技術在佳木斯還是空白,全部研發只能由曲東獨立完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曲東挑起了重擔。
曲東說,磨砂玻璃工藝的技術難關就在于工藝流程。簡單地說,就是把透明玻璃經過特殊磨花,做成磨砂玻璃。
整整一個月,他吃住在單位。每天起早貪黑研究,反復實驗。曲東先從初級的掌握玻璃材料的性質入手,漸漸地琢磨出一些門道:他先在紙上畫出花鳥魚等圖案,然后將圖案平鋪在透明玻璃上,再覆蓋上復寫紙把圖案描在透明玻璃上用刻刀把圖案刻出來后,最后將刻著圖案的透明玻璃放入設備中制作磨砂玻璃。這樣一個簡單的制作流程,需要耗費四個小時。制作流程掌握了,可是面對從未使用過的磨砂設備,曲東又是一頭霧水。設備上的十幾個按鈕,他連基本的操作順序都不清楚,程序出現一點問題都會導致實驗失敗。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每當曲東將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可是在設備操作時出現了錯誤,又得從頭開始。有時,盡管制作出來了,但磨砂的效果總與想象的不一樣。這讓曲東十分頹喪。
終于,經過一個多月成百上千次的實驗,第一塊設計精美、工藝先進的磨砂玻璃問世了!曲東的磨砂玻璃技術填補了我市空白,曲東也成為佳市制作工藝磨砂玻璃的第一人。
新技術的問世,立即迎來當時地下商業街整體裝飾的訂單。接著,曲東又繼續進行了技術的改進,圖案也升級到歐式圖樣,玻璃的尺寸也由十幾厘米增加到兩米高、4米寬。
技術創新設計異型磨邊機
1994年末時,曲東決心獨自創業。憑借在磨砂玻璃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及技術積累,他為自己的小作坊獨立設計制作了一臺磨砂玻璃設備。“那時,購買這樣的一臺設備需18000美元,而我的創業資金只有2000元。”
剛剛起步的曲東,從原材料到制作磨砂玻璃;從設計、施工、生產到銷售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為了節省資金,他不斷研發新設備,設計玻璃新工藝、新產品。當時為了制作設備,他購買了所需的零件,可是設備的核心“氣泵”卻因為價格不菲而成為難點。善于創新的曲東,想到了租氧氣瓶替代氣泵的辦法,新設備制作成功。“半后年,我終于有錢買氣泵了,我也擁有了第一臺屬于自己的真正的設備。”曲東感慨地說。
經過考察,曲東發現佳木斯玻璃生產行業生產的玻璃只能磨直線,不能磨曲線,存在工藝簡單、產品單一的現狀。他決定自己動手設計能夠生產曲線的設備——異型磨邊機。
有了想法,曲東說干就干,又踏上了新技術研發的征程。據悉,當時國內已經有了曲線磨邊機設備,而在佳木斯該項技術仍是空白。他查資料、買零件、做實驗,所有的研發過程都是他獨立設計完成。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失敗……終于,三個月后一臺他獨自研發的異型磨邊機制作成功了。可是,投入生產后卻始終不好用。他又經過反復研究、實驗,終于查找出設備存在的工藝弊端。他又開始了兩個月的潛心研究,將工藝設計反復推敲、改造,他所設計研發的設備成功磨出了曲線玻璃,佳木斯第一臺異型磨邊機問世了。
勇于攀登技術填補我市空白
磨砂玻璃技術、異型磨邊機這兩項新技術的研發成功,讓曲東對新技術的研發上了癮。
公司成立了,曲東卻沒有停止科技創新的腳步,他又投入到研發彩繪玻璃、鑲嵌玻璃、熱熔玻璃、熱彎玻璃、冰花玻璃等玻璃加工新技術的研發中。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設計,這十幾項新技術都研制成功。曲東的這十幾項新技術,榮獲“國家建筑設計協會最佳設計獎”和“佳木斯工業產品設計工藝創新獎”。基業玻璃公司所生產的“建筑幕墻玻璃”在省內銷售獨占鰲頭;農機用玻璃更在全國有名。同時,公司為國際家具品牌做配套的玻璃制品,遠銷美國、丹麥等歐洲國家。
如今,曲東和他的基業玻璃,從1994年至今已走過22年的創業歷程。面對市場的千變萬化,曲東始終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至今,他依然帶領著公司的研發團隊繼續攀登在技術創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