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玻璃器皿之鄉——祁縣”的42家玻璃器皿企業中,為啥只有紅海玻璃能從高檔玻璃工藝禮品、藝術品的制作營銷中,一次次嘗到“先人一步”的甜頭?金偉燦與莫伯尼在《藍海戰略》一書中提出的“紅海與藍海”概念,恰好能用來解釋這一奇特現象。他們認為:現存的市場由兩種海洋所組成:即紅海和藍海。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也就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這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從“紅海與藍海”的概念內涵出發,我們來審視一番紅海玻璃與祁縣其他同行間戰略戰術的差異性之所在。以日用玻璃為主導產品的祁縣大多玻璃器皿企業,之所以市場空間被擠占得越來越窄、利潤空間被壓縮得越來越小,既因為盡人皆知的產業界限和競爭規則,亦緣于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到頭來只能在玻璃器皿制造業的枯竭“紅海”中來回撲騰求生存;而以水杯、酒具、茶具、果盤、糖缸、煙壺、花瓶等高檔玻璃工藝禮品、藝術品為競爭利器的紅海玻璃,之所以市場空間被拓展得越來越寬、利潤空間被擴張得越來越大,既因為時刻瞄準亟待開發的市場空間、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創新,亦緣于一切以消費者需求為轉移的終極目標,以錯位發展為槳,以差別競爭為帆,劈波斬浪遨游于玻璃器皿制造業的無垠“藍海”。
行業不同理相同,市場有異道不異。推而廣之,無論從事哪個行當,都應像紅海玻璃那樣,別一味在已有市場的“紅海”中死纏爛打,而應跳出“紅海”尋新徑,早日投身尚未開發的“藍海”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方如此,才能像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所說的那樣:不要顧忌競爭,誰做事漂亮,他就能在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