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要2000平米玻璃。
業務員:每平米漲3元。
客戶:不要了。
半小時后,客戶:漲3塊就3塊吧,下單吧。
業務員:對不起,每平米又漲5元。
客戶:又漲?算了吧。
半小時過后,客戶:訂!
業務員:不好意思,又漲10元。
客戶:好吧,好吧。趕緊做吧。
業務員:不好意思,沒貨了。明天吧。
“不是銷售不靠譜,而是行情太虐人。”進入8月以來,平板玻璃漲勢喜人。雖然每平方米的上漲幅度并沒有上述對話里說的那么大,但一天一變的價格確實讓玻璃行業從業人員感到了久違的興奮。一些玻璃企業老總感概:“好幾年沒有這個形勢了。”
兩年后重開的市場研討會
進入7月下旬之后,平板玻璃現貨價格從河北沙河開漲,華中、華南等地區跟進。玻璃價格上漲堪比接力。進入8月之后尤甚。
8月5日,營口信義玻璃發布漲價通告:自8月6日起,營口白玻所有品種售價上調20元/噸;沒過幾天,該公司又宣布自8月10日起,白玻所有品種售價上調40元/噸。
緊接著,安全實業、長城浮法玻璃、正大玻璃、德金玻璃、迎新集團陸續宣布從8月6日早上8點起每平方米上調0.1~0.4元不等。
市場形勢的轉好,也使得區域之間的協調變得更為順暢。8月12日,華東15家企業在金晶集團組織下召開了市場研討會。
據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相關人士介紹,這次會議是華東等地區自2014年9月23日德州第七次會議后,時隔兩年之后的第一次正式會議。兩年來,市場經歷了多輪跌宕起伏,區域內諸多企業也發生較大變化和調整,企業間的溝通意愿進一步加強,重新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眾望所歸。
會上,各企業就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共同維護行業和企業利益達成了一些共識,其中之一就是——自今年初以來,房地產市場增量持續,帶動玻璃需求上升,經濟復蘇企穩跡象明顯,后續需求持續性基本確定,各企業加強共識、統一行動、抓住來之不易的市場機遇。
市場研討會結束后,金晶科技的白玻上調2元/重箱,15日再次上調2元/重箱,顏色玻璃同步上調。8月23日,金晶科技宣布“白玻今天上調1元/重箱,明天上調1元/重箱,后天上調2元/重箱,后續仍有漲價計劃”。
除此之外,信義、耀華、長利等各大玻璃企業也紛紛上調價格。近期各區域的市場研討會又陸續召開,玻璃現貨調價仍在進行中。
據相關機構監測,9月6日中國玻璃價格指數報1082.03點,較8月初上漲18%。從各區域表現來看,華中、華南等地玻璃現貨近一個月以來價格上漲400~500元/噸,上漲幅度超過30%。
深加工企業遇尷尬
原片價格的上漲,也讓一些玻璃深加工企業的產品價格順勢上漲。咸寧南玻在8月17日對鍍膜大板價格進行調價,調價標準是根據市場原片價格上漲情況而定,要求款到發貨。自8月18日起,凡與該公司簽訂年度合同的客戶,Low-E大板基價上調5元/平方米,未簽訂協議的客戶價格上調8元/平方米。
8月18日,信義節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也發布調價通知,全面上調Low-E鍍膜大板銷售價格,在3300mm板面價格基礎上加價5元/平方米。
石家莊玉晶玻璃有限公司也宣布自8月22日起,Low-E鍍膜玻璃出廠價格上調2元/平方米。
不過,有證券分析人士認為,Low-E玻璃等深加工玻璃與普通白玻情況有所不同。這幾年,國內玻璃廠看到產能過剩,紛紛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投資深加工,導致玻璃深加工的產能過剩也異常嚴重。深加工產能的擴張,導致產品價格下跌,提價的阻力遠遠大于平板玻璃行業。
于是,原片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一些玻璃深加工企業感到壓力山大。8月18日,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專門為此發函。在這份《關于浮法原片大幅漲價導致工程玻璃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經營艱難的告知函》里,協會向房地產及幕墻企業“吐槽”,期望對方能夠體諒和理解當前工程玻璃加工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友好協商重新商議工程玻璃的價格,共度難關,實現共贏發展的理性回歸。
“浮法原片大幅漲價,導致我省工程加工玻璃企業生產成本急劇上升、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普遍出現了停止接單、大幅減產的現象。”據了解,華南市場上,每噸浮法原片價格從今年5月的1350元,到7月份已漲至1520元,目前更已上揚至1950元,累計漲幅高達43.7%。
這份告知函無疑是玻璃深加工企業的漲價宣言。
“工程加工企業在執行前期基于低迷的浮法原片價格而簽訂的長期訂單時,企業利潤已蕩然無存,正面臨虧損的局面。”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玻璃加工企業在努力向內挖潛降本增效的同時,也有必要向下游合理傳導上升的成本壓力,方能維持生存和發展。
“但在下游傳導的同時,應剎住原片這樣瘋漲。原片這樣瘋漲不正常,會出問題。不能只顧平板玻璃企業的利益。”該負責人說。
不能太樂觀的后市
為什么平板玻璃行情能呈現出多年不遇的熱度?
“去年至今,房地產紅火,房屋集中交付,窗戶要裝玻璃,因此玻璃價格上升,估計年底到明年玻璃行情會受到影響。”一位玻璃企業負責人分析說。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期貨部主任陳小飛認為,現在市場需求好,廠家庫存低,完全具備漲價的條件。從大周期看,玻璃市場現在處于上升周期的初級階段,在年底前都會處于旺季。
在玻璃行業“漲聲”一片時,一些企業認為目前經濟形勢好轉,玻璃市場迎來產銷兩旺的上行態勢,“去產能”似乎已經不那么緊迫。
“現在都無貨可賣了。把玻璃劃入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顯然是不全面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說道。
不過,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玻璃在產產能已超過去年同期,目前形勢雖然不錯,但也不能太樂觀。
“玻璃產能同比略增,但近期新點火生產線呈增加趨勢,為維護行業利益,各企業應做好產能控制工作,維持當前良好態勢以保持企業盈利持續。”這也是此前華東市場研討會形成的共識之一。
“玻璃行業不去產能,就不能進入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福萊特玻璃集團顧問湯富強認為,對于平板玻璃行業來說,當前最關鍵的是延遲復產,要請大企業克制。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志武也認為,要維持目前的漲勢,關鍵是不能有復產的沖動。平板玻璃行業經過前幾年的盲目擴張,如今的企業經營者應該會比以前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