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沙河)玻璃價格指數(以下簡稱“指數”)最新結果在第34屆中國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期間發布,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的專家代表,參展企業代表等共同見證,并就玻璃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展開研討。
指數聚焦中國玻璃核心產區——沙河,監測沙河地區玻璃貿易商、浮法玻璃企業、玻璃深加工企業的現貨交易價格。沙河是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現已成為全國玻璃現貨、期貨、大宗商品交易三大市場定價中心,指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價格“風向標”作用。
“去年9月末國家出臺宏觀利好政策,市場情緒高漲帶動期現商采購,原片生產企業庫存快速下降,帶動市場行情明顯回升。除房地產外,汽車、電子產品也是浮法玻璃的重要終端應用領域,為玻璃價格企穩提供支撐。”新華指數研究院工業原材料中心主任助理鄭大偉說。

中國(沙河)玻璃價格指數為預測市場變化提供數據信息依據
創新引領沙河玻璃的“突圍之路”
當前房地產行業的變化依舊是浮法玻璃價格波動的決定性因素,但汽車、家電、光伏、家具制造等產業對浮法玻璃的消費處于增長階段,市場需求變化下,沙河玻璃產業蹚出了一條精深加工、數字轉型的“突圍之路”。

中國(沙河)玻璃價格指數與行業指標對比
技術創新帶動沙河玻璃本地深加工率達到40%,產品向多元化、高端化發展。目前,沙河玻璃產品已涵蓋鋼化、中空、Low-E、制鏡、衛浴、彩晶、浮雕等各種深加工工藝。其中,制鏡業玻璃產品產量占全國的50%,玻璃移門產量占全國的60%,玻璃鍋蓋產量占全國的80%。此外,還在向電子玻璃、汽車玻璃、光伏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拓展。
同時,沙河大力實施“玻璃產業數字賦能行動”。在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牽頭指導下,指數連續發布運營3年,真實反映市場價格運行情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服務產業有序運行,促進當地及全國玻璃現貨市場健康發展。
綠色賦能沙河玻璃的“煥新之路”
沙河走出了大氣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的“共贏”路徑。沙河玻璃產業近三年總排放均值為496噸,僅相當于一家中型鋼鐵企業排放量。企業完成了脫硫、脫硝、除塵、煙羽消白、VOCs管控等技術改造提升,排放水平遠低于國標和省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
在推動玻璃產業綠色轉型中,沙河摒棄“一刀切”的企業停限產模式,通過調整能源結構與運輸結構,從源頭上解決玻璃產業清潔能源供應。
在能源供給端,沙河加速清潔能源布局,正康煤制氣項目加快建設,預計建成后每日可產出480萬標準立方米煤制氣,年節能規模達40萬噸標準煤,從源頭保障玻璃產業綠色用能需求。
運輸結構優化方面,沙河建設日充電量達200輛車的園區充電站,全面推廣電動重卡及非道路機動車,創建典型的區域零排放運輸場景。
在企業綠色化升級進程中,沙河已培育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和11家省級綠色工廠,并推動6家企業完成環保績效評定A級。目前,當地正集中力量幫扶11家玻璃企業加快創A步伐,計劃于2026年實現玻璃生產企業環保績效A級全覆蓋。
展望未來,沙河玻璃產業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進。鄭大偉表示,建議沙河堅持在產品上持續創新,增加高端產業應用占比;向下游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創新貿易模式,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擴大影響力;優化要素保障,提升產業的含“綠”量;強化以數字賦能產業發展,推進產業智能化進程。(潘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