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0年代初,我國在十年浩劫之后,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百廢俱興。各種規格與功能的玻璃在各行業建設中需求日益突出,而我國當時的玻璃生產卻十分落后,過時的立法生產技術占據統制地位,玻璃深加工業更無從談起。產品規格不全,質量不保,品種單調,沒有色彩,而且供不應求:大凡高級新型建筑項目的玻璃,無不以外匯從國外高價購入。
在這種形勢下,由國家建材局牽頭,把玻璃浮法生產線與玻璃深加工技術列入了國家“七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趙明洲教授承擔的“現場冷噴涂彩色功能涂膜技術研究”是這個項目中的玻璃深加工子課題。其目的是不用當代玻璃深加工所要求的高溫、高真空、高科技裝備、以及特殊場地等條件,采用一般油漆涂裝技術,在通常的無機玻璃光滑表面涂敷一層牢固堅硬、具有特定色彩和功能的優質有機玻璃膜,從而把一般光玻璃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彩色功能復合玻璃。該研究的科技成果包括:多彩功能玻璃涂料、玻璃涂膜技術工藝、便攜式玻璃涂膜機、項目質量與檢測標準等四個內容,全面系統地攻克了把各種應用領域的一般玻璃加工成彩色功能玻璃的技術難題,為建筑裝飾、燈箱燈具、櫥窗廣告、家具器皿等生產生活領域的玻璃功能化與藝術化拉開了序幕,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該成果在1991年國家“七五”科技攻關成果展示會上,受到廣大與會人士的關注,引起國家領導人的濃厚興趣,曾被列入“中華優秀專利技術精選”等多種辭書,許多報刊與電視臺進行了跟蹤報導,揭開了我國彩色功能涂膜玻璃的新紀元。
趙明洲教授為了使國家“七五”科技攻關成果全面推向社會,盡早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面對當時少為人知的空白狀況,開道闖關,進行了應用延伸開發與技術推廣普及。一方面,對國家鑒定認可的彩色功能玻璃涂料以技術入股的方式籌建中港合資上海宇佳玻璃涂膜發展公司,以玻璃涂膜設備器材與開封裝飾器材廠、同濟大學機電廠進行技術合作,共同生產經營;另一方面,在原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班子的基礎上,成立由物理、化工、機械、工藝美術、建筑裝飾、經營管理各方面人士組合的同濟大學彩色玻璃涂膜研究開發中心,實際研究開發、中試生產與應用推廣相結合,以彩色裝飾藝術玻璃的研發推廣為核心,對藝術玻璃門窗、玄關屏風、天花燈箱、廣告壁畫、燈具器皿等進行綜合開發,推出了特別適用于彩色藝術玻璃深加工的“同立”系列優質玻璃涂料,以及后來廣為采用的噴砂技術與簡便加工器材,舉辦了我國首次上海彩色藝術玻璃展示會,在上海南京路新雅酒家、沙申酒家、黃浦體育館、四川路教堂、北京地壇公司酒家以及開封、鄭州、深圳、江門、青島、濟南、杭州、株州、武漢等大中城市,進行了彩色藝術玻璃的應用示范工程。在全國范圍內的技術輻射,吸引了眾多裝飾客戶的濃厚興趣,推動了新生的彩色藝術玻璃企業的茁壯成長,為來自工藝美術、建筑裝飾、油漆涂裝、下崗待業等社會各階層人員,提供了勞動就業、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
趙明洲教授十分關注彩色涂膜藝術玻璃從業人員隊伍的壯大與素質提高,認為這是科技成果造福社會、造福群眾的直接要求,也是新興科技事業成長發展的基本要素。他結合產品營銷、示范工程、技術合作與信訪接待等方式,進行義務技術咨詢與培訓服務,對于發展較快的龍頭企業與具有創新發展實力的開拓型人員,更是倍加關注,支持他們開拓創新,在發展藝術玻璃事業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