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產業是我國工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建筑工程玻璃、汽車玻璃、玻璃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為玻璃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空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的玻璃產能已經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玻璃在深加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部分廢水,主要集中在磨邊、鉆孔、清洗等預處理工藝段以及少量的冷卻循環水。玻璃預處理工序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硅粉以及少量的金剛砂礫、切割煤油、清洗劑和檸檬酸、油類、SS、氟及重金屬等的污染物,如果不進行處理直接進行排放,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廢水處理再生利用是降本增效的一種手段,這已成為玻璃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共識,而目前對玻璃深加工廢水處理應用較多的是物理化學法。

1、混合。將研磨廢水收集在一個專用的原水池中,水池容量大小根據每小時用水量決定,一般容量取每小時用水量的2-4倍,并在池底設置壓縮空氣攪拌,以防止廢水中的雜質在池底形成沉淀,造成堵泵而影響生產。
2、加藥處理。原水池中廢水用渣漿泵加壓提升至原水計量槽,而后靠重力自然流入混合反應槽。設置原水計量槽的目的是為了計量廢水的流量,以控制加藥量,確保玻璃研磨水處理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計量槽是整個水處理系統的核心,水質處理的好壞都要以它作為依據。
3、過濾。沉淀槽的出水濁度在5-20mg/l之間,出水經過填充石英砂、無煙煤的過濾槽的過濾,濁度可以保證在2mg/l以下,沉淀槽出水進入回用水池,之后,回用水池內的水可以用清水泵提升至用水點進行使用。整個過程不斷地進行循環。
上述方式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積去建造水池,且操作繁雜,這對于中小規模的玻璃深加工企業而言,是處理污水的另一個痛點。
濟南藍海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BOWP高濁度廢水凈化設備,同樣通過化學+物理機械設計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在短時間內進行固液分離的污水處理,經檢測處理后的水質能夠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標準和《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水質標準的要求,處理后的水質甚至優于自來水、地下水指標。



適用于玻璃深加工行業的不同規格型號
該設備占地面積小,可根據不同的污水處理量進行選擇,不同規模的玻璃深加工企業皆可適用;水力停留時間短、節能減耗;而且操作簡單,全過程可實現自動化控制;運行成本低,水循環利用率高,全循環近“0”排放,可大幅度降低原水消耗,在符合國家“雙碳”政策的前提下,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