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省長王清憲在看望滁州市代表團時,明確指出滁州要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努力打造成為“世界光伏之都”。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市堅持把光伏能源發展作為推動“綠水青山”轉向“金山銀山”的關鍵工程,推進光伏等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產業集群,努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題中之義,又是推動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快構筑我市新型產業體系的有效路徑。
一座明中都古城,銘刻城市歷史。一個小崗村,蘊含城市精神。一首《鳳陽花鼓》,流淌城市文化。一粒石英砂,帶來的是清潔能源,延伸出一條光伏產業鏈。
鳳陽縣石英砂資源豐富,覆蓋面積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達100億噸以上,是全國著名的“石英之鄉”,華東地區玻璃產業用石英原料70%以上源自這里。
隨著“雙碳”時間表敲定,光伏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角色之一,而鳳陽這粒神奇的石英砂,已經從過去的普通玻璃主要原料,成為光伏產業鏈行業中上游——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幾年來,鳳陽縣踐行“兩山”理念,始終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依托石英砂資源優勢,堅持“雙招雙引”,引來了亞瑪頓、福萊特、南玻等一批國內大型玻璃生產企業,直接帶動鳳陽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的高速發展;聚焦轉型升級,集中整治石英砂產業環境問題,較好提升石英砂產業發展的含金量;產生聚集效應,引發產業鏈下游光伏企業相繼落戶滁州,孕育著一個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

走進鳳陽縣鳳寧現代產業園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內,現代化廠房整齊劃一,運送貨物車輛川流不息,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線上智能機器人忙碌不停,一塊塊光伏玻璃在從流水線上生產完成后,被機器運至包裝工廠。
“一、二期7座窯均已點火,窯日熔化量分別達到1000噸、1200噸。”公司總經理潘榮觀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的光伏玻璃銷量已經占到集團總量的一半以上。
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之一——福萊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落戶鳳陽,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光伏玻璃產業園之一。作為首個落戶鳳陽的大型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福萊特可以稱得上是滁州光伏產業發展的起筆之作。
“我們首先看中了就是這邊優質的石英資源”,潘榮觀毫不隱晦地說,其實國內石英礦資源分布不均,但要是提到總量、品質,鳳陽的石英砂則是上乘的資源。
光伏玻璃就是光伏產業鏈上重要的輔件,也是光伏發電組件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而石英砂則是生產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石英砂的品質對于光伏玻璃的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鳳陽縣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石英硅資源優勢,不斷招引國內眾多優質硅基企業,逐漸呈現出較好的集聚態勢,龍頭企業的“磁場效應”充分彰顯,不僅實現了自身壯大,也帶來了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目前,全球光伏玻璃龍頭企業中已有福萊特、南玻、亞瑪頓等3家企業落戶。
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是由常州亞瑪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是一家專注于特種光電玻璃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總投資50億元、占地2775畝,具備年產特種光電玻璃70萬噸產能,目前一期已完成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稅收5億元,成為全國乃至大部分國家先進的超薄、超白特種光電玻璃原片生產基地。
“作為鳳陽縣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的重要承載平臺,鳳寧現代產業園已有福萊特、亞瑪頓、南玻、鳳砂等10多家硅基材料企業。”鳳陽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這些企業為龍頭,依托石英砂精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日用玻璃和硅化工、玻纖、光伏及組件、光電玻璃等硅基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綠色硅基材料產業基地。龍頭“磁場效應”彰顯,產業發展氣勢如虹,硅基材料產業基地正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增長后勁,推動鳳陽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滁州建設“世界光伏之都”夯實基石。

幾年來,我市敏銳捕捉到光伏產業發展趨勢,揚鳳陽縣石英砂資源豐富之“長”,補光伏產業鏈不全之“短”,搶抓機遇招引隆基、晶科、東方日升、亞瑪頓、陽光電源等一批知名行業龍頭企業,建立起石英砂開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光伏邊框、封裝膠膜、光伏背板、光伏電站等日趨完整的產業鏈。其中,投產光伏組件產能33GW、光伏玻璃日產能達9750噸,占全省總產能的50%以上;建成華東院天長東大圩140MW等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累計建成光伏發電裝機80萬千瓦。目前,滁州市光伏產業發展已呈現出產業體系完善、企業集聚、技術水平領先、電站資源豐富等特點,預計今年光伏產業鏈產值將實現350億元。
資源為要,鏈式發展。我市立足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的石英砂資源優勢,在轉型升級上發力,成為光伏產業發展優勢,打造更為完備的光伏產業鏈,奮力推進滁州向“世界光伏之都”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