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證券報》刊登《山東省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國有股權擬無償劃轉的提示性公告》稱,沂源縣人民政府與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將下屬國有投資公司山東魯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山東省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65,446,453股股份(占總股本11%)無償劃轉給凱盛集團,具體無償劃轉事宜以簽署的正式合同為準。
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沂源擬將山東魯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山東藥玻總股本的11%無償劃轉給凱盛科技集團,山東魯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只剩10.75%的股份,這也意味著如果劃轉完成,凱盛科技集團將成為山東藥玻第一大股東,山東魯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成為第二股東,山東藥玻將成為一家央企控股子公司。
山東藥玻前身是建成于1970年的山東省藥用玻璃總廠,1993年整體改制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設立公司。2002年06月03日,山東藥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截止2021年9月10日,山東藥玻市值196.40億元。如今,山東藥玻是國際上知名的藥用玻璃包材生產企業,整體生產及銷售數量位居前列,無論在質量上、數量上還是市場知名度上,公司已步入全球行業第一梯隊。
記者曾兩度前往山東藥玻采訪,這家企業是當地財稅大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山東藥玻幾乎以一己之力承擔了全縣3/4的財政收入。2020年8月記者到山東藥玻,看到廠房和20多年前相比,可謂脫胎換骨:廠區大樓寬敞明亮,生產全部自動化,引進了意大利、德國、美國的成套制瓶生產線,車間用人縮減將近2/3,生產規模擴展迅速,小規格管制瓶一天生產9萬個,大規格管制瓶一天生產6到7萬個。
山東藥玻在生產技術上也實現重大突破。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自2004年開始生產中硼硅玻璃模制系列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是國內第一家掌握中性硼硅玻璃(Ⅰ類玻璃)模制瓶生產技術的企業,目前在血液制瓶、造影劑、高端生物制劑領域被廣泛使用。2020年,公司突破了中硼硅模抗瓶輕量薄壁技術壁壘。
山東藥玻的利潤也比較可觀。山東藥玻(600529)8月23日晚間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1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8.12億元,同比增長17.98%;歸母凈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4.62%;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相較之下,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多億(愛企查數據:實繳31.5億),雖然遠大于山東藥玻5.9億(上證數據),而盈利能力卻遜于山東藥玻。8月9日,凱盛科技(SH 600552,收盤價:9.25元)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33.85億元,同比增加70.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409萬元,同比增加78.45%。對比可以發現,2021年上半年,凱盛科技集團盈利比山東藥玻少了2.6億元。
再看去年情況。2021年3月30日,凱盛科技發布年度業績報告稱,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1億元,營業收入約為50.68億元,同比增長12.16%。2021年4月27日,山東藥玻披露年報,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4.3億,同比增長14.5%;實現歸母凈利潤5.6億,同比增長23.1%。對比可以發現,2020年,凱盛科技集團營業收入雖然比山東藥玻多16億,但盈利卻比山東藥玻少了4.4億。顯然,山東藥玻運行效益更佳。
據悉,近些年,山東藥玻一年貢獻當地縣財政約1億元左右,是當地僅次于另一家上市公司瑞陽制藥的第二財稅大戶。沂源擬將山東藥玻總股本的11%劃轉給凱盛科技集團,而且是“無償”,轉讓之后還失去對山東藥玻的控股權,這在當地引發了熱議:這是否是一個合算的“轉讓”,能否迎來雙贏而不是單贏?
記者觀察,首先,無償轉讓“國有股”,雙方身份符合劃轉要求。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文件國資發產權[2005]239號《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是指企業國有產權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之間的無償轉移。”由此可見,無償劃轉雙方包括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一人公司、國有全資企業。山東藥玻劃轉股份屬于“國有股”,凱盛科技集團屬于“國有獨資公司”,雙方身份符合劃轉規定。
當然,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需要有關方面批準。《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規定:“企業國有產權在同一國資監管機構所出資企業之間無償劃轉的,由所出資企業共同報國資監管機構批準。企業國有產權在不同國資監管機構所出資企業之間無償劃轉的,依據劃轉雙方的產權歸屬關系,由所出資企業分別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準。”
其次,山東藥玻無償轉讓總股本11%給凱盛科技集團,雙方合作具有互補特征。沂源某業內人士指出,凱盛集團有望在兩方面提升山東藥玻的發展水平。
一是凱盛集團有望顯著提升山東藥玻的技術水平,雙方在“中硼硅玻璃”方面形成“上下游”交集。
由于中性藥用玻璃門檻高、技術要求高等因素,中性藥用玻璃生產一直被國外壟斷,這制約了我國藥用玻璃行業的發展。多年來,雖然山東藥玻通過自主研發,解決了中性硼硅玻璃(Ⅰ類玻璃)模制瓶生產技術,但技術實力有限,技術升級能力仍嫌不足,企業的“天花板”升高難度大,而凱盛集團這方面有技術優勢,
近年來,凱盛致力于藥玻研發生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和價格的雙重制約,實現了高品質中硼硅藥用玻璃管的國產化。2020年9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凱盛科技集團董事長彭壽部署指導下,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的技術支持下,公司的2號窯爐點火投產,完成高標準擴產增量,實現中性硼硅玻璃管產能1萬噸。隨著中建材凱盛科技集團旗下凱盛君恒有限公司2號窯爐產品上市,困擾我國多年的藥用中性硼硅玻管國產化“卡脖子”問題得到解決。
從國外藥用玻璃行業發展的長遠趨勢上看,醫藥包裝低硼升級為中硼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普遍使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裝。預計未來5-10年,中國30萬噸的藥用玻璃當中將會有30%-40%由低硼硅玻璃升級為中硼硅玻璃。因此,凱盛科技集團控股山東藥玻,雙方產業鏈上下銜接,有望給山東藥玻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山東藥玻長期是藥玻行業的“單項”冠軍,“綜合項”發展有所不足,凱盛科技集團控股山東藥玻有望拓展山東藥玻的“發展面”。
凱盛集團經營面較廣,擁有玻璃、水泥、礦山、建筑、新能源、環境污染治理的工程設計、總承包、咨詢、監理等甲級資質及對外經營權。單就玻璃而言,凱盛集團的生產遠遠超過了藥用領域。凱盛集團是中國建材的玻璃產業龍頭平臺,有望拓展山東藥玻的“發展面”。凱盛集團研發生產的ITO導電膜玻璃產銷量全球第一,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產線單體規模全球最大,有國內第一條量產4.5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生產線,首條國產化薄膜太陽能電池用TCO玻璃生產線,首條國內0.33mm電子信息顯示玻璃基板生產線,凱盛鳳陽硼硅酸鹽特種玻璃生產線,代表著世界防火玻璃工業領域最高水平。凱盛集團也在山東加大了投資,9月3日上午,凱盛晶華玻璃有限公司800t/d特種玻璃生產線項目開工儀式在德州隆重舉行。
雙方協議指出:沂源縣與凱盛科技集團將本著“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原則,發揮各自在資源、科技、人才、資金、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在雙方各自履行國資審批程序,取得有權機構批準后,屆時雙方將簽訂無償劃轉協議,共同推動沂源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凱盛科技集團企業實力提升,實現合作共贏。
8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凱盛科技集團董事長彭壽在京會見沂源縣委書記王義樸,雙方圍繞新能源、新玻璃、大健康產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說明,雙方的合作不局限于“新玻璃”,而是還包括“新能源”“大健康產業”等其他領域。
因此,山東藥玻和凱盛集團合作,實現央地企業雙贏,可能更需要樹立一種長遠眼光。“長遠”中有沒有風險?我們說,風險是經濟領域的固有底色之一,困難也總是客觀存在的。在持股水平降低的情況下,未來收益的提升,唯一現實的是“蛋糕”做大,而蛋糕的做大又取決于山東藥玻和凱盛集團產業鏈的結合水平,也取決于凱盛集團控股之后的經營管理水平,而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成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