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1日,玻璃期貨主力合約報收于3006元/噸,較6月底的2815元/噸上漲6.79%,較今年一季度末的2112元/噸上漲42.33%,較去年年底的1859元/噸上漲61.70%。與此同時,國內浮法玻璃均價為2970元/噸,較6月底的2836元/噸上漲4.72%,較今年一季度末的2206元/噸上漲41.03%,較去年年底的2266元/噸上漲31.07%。
就玻璃價行情整體變化來看,今年年內經歷了兩次大幅上漲。其中,5月前后,價格突破2800元/噸關口,而7月以來,突破3000元/噸關口。這兩輪上漲,在邏輯上存在較大差異。
年內兩輪上漲的邏輯不同
對此,業內人士解釋說,前者更多的是宏觀和基本面共振,后者更多的是基于玻璃自身供需和預期。
金信期貨研究院黑色系主管盛文宇稱,5月前后,玻璃價格快速抬升受兩方面因素的提振。一方面,當時通脹預期高漲,大宗商品整體處于快速上漲階段,市場做多氛圍濃厚,玻璃跟隨上行。另一方面,當時基本面呈現出反季節特征,廠家庫存從同比偏低的水平快速下滑,同比降幅持續擴大。近期玻璃價格上漲,則反映的是旺季預期。廠家并沒有出現5月前后大幅去庫現象,但基于絕對庫存低位、可售貨源緊張以及旺季臨近,玻璃價格也能夠提前上漲,并顯示出獨立且明顯強于其他商品期貨的特征。
光大期貨分析師張凌璐稱,這一次突破,更多依賴于玻璃行業基本面,而基本面中,更多依賴于需求預期良好。此輪玻璃行情啟動的基本面與上一輪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都處于低庫存、高產銷環境下,不同的是本次生產線快速復產促使供應釋放、南方降雨導致需求受抑。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6月底到7月中旬的玻璃行情,即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一德期貨分析師張麗表示,特殊性體現在旺季預期來得超乎尋常。特殊性在于價格處于歷史高位、下游已經虧損減產,而旺季預期下的價格漲幅超過300元/噸,上中游仍然采用易漲促銷的模式去庫。普遍性則在于基差和庫存的表現。
6月底到7月中旬,沙河地區基差一直在-80—50元/噸波動,與近幾年的基差相比,波動不大。從價格來看,現貨對期貨有支撐,期貨對現貨有拉動;從庫存來看,今年上游庫存絕對水平較低,下游加工廠庫存水平也偏低,整個產業鏈庫存都不高,旺季預期下的上漲幅度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原片的價格向下游的傳導,并不是一蹴而就,引發了原片加工企業的陣痛。
金信期貨研究院黑色系主管盛文宇表示,自5月玻璃價格大幅上行后,部分下游加工廠就將銷售模式轉變為成本定價,以此來抵御和傳導玻璃原片價格上行的沖擊。從近期了解的情況看,華中地區部分加工廠表示要提高深加工產品的銷售價格,北方地區也有加工廠表示目前的加工利潤低廉,算上折舊和人工,生產都是虧損的。
據統計的加工廠的訂單天數顯示,目前樣本企業訂單天數較去年有所下滑,去年同期訂單天數在40天出頭,而今年只有30天,顯示出玻璃價格高企的確抑制了部分訂單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節前夕,玻璃價格在淡季上行,加工廠出現了提前休假的情況,而現在,正處于旺季前夕,加工廠大范圍停工的可能性不大,估計原片漲價將逐漸向終端傳導。
在業內人士看來,期現同漲是對旺季存有預期,但預期不代表一定會實現。
一德期貨分析師張麗表示,從當前節點看,利空是下游雖存在補庫需求,但補庫情緒仍偏低;價格變化雖有傳導,但傳導尚不順暢。旺季能否兌現,主要決定權在下游。在她看來,7—8月,供需博弈將加劇。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理性對待玻璃市場價格波動。除了高價對需求的擠出效應,市場忽略的風險在于房地產開發資金持續收緊可能導致小規模企業爛尾或者延期交房。此外,夏季高溫環境下,電力供應緊張也可能導致下游加工企業需求難以快速放量。
旺季預期正在試探性演繹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旺季的啟動時點較往年提前,且持續周期較長。按照往年規律,在經歷過上半年的“金三銀四”旺季后,玻璃行業會陷入短暫的需求淡季,尤其進入夏季,南方雨水增多,影響玻璃發運、銷售。然而,反觀今年玻璃行業產銷,僅個別階段出現回落,多數時間都在100%以上。
據了解到,6月淡季,玻璃價格并未大幅下跌,而7月開始,玻璃價格開啟了新一輪的上漲行情。
據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介紹,上周國內浮法玻璃價格延續上行趨勢。剛需支撐下,多數區域企業庫存進一步下滑,其拉漲情緒較高,其中華北、華中、東北地區價格漲幅明顯,而華東、華南區域穩中有升。
新湖期貨分析師周小燕表示,今年大范圍頻繁漲價比往年要早一個月。往年8月,下游補庫才會帶動原片漲價。今年旺季啟動較早,主要原因是庫存偏低。今年6月,雖處淡季,但貿易商和下游加工廠積極消化自身庫存。中下游庫存偏低,存在補庫的剛需,加上廠家庫存也不高,價格自然而然上漲。
金信期貨研究院黑色系主管盛文宇表示,目前來看,市場的確是在提前反映旺季預期,玻璃旺季特征也十分明顯。往年8月,廠家庫存快速下滑,貨源轉移至貿易商手中。然而今年,玻璃廠庫存已經位于低位,尤其是河北,庫存一直“趴在地上”,廠家與貿易商看漲旺季的信心十足。
據了解,玻璃廠調價的考量因素中,自身庫存十分重要。從邊際變化考慮,只要是產銷率大于100%,即廠家庫存走低,其就會上調銷售價格。從絕對庫存水平考慮,如果廠家始終維持零庫存,那么其也會上調銷售價格,以試探下游需求。
在光大期貨分析師張凌璐看來,目前對于旺季行情的試探性演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去年以來玻璃市場的高景氣度。今年上半年,旺季行情提前啟動、中下游訂單提前增長,加之‘金三銀四’之后淡季不淡、宏觀及行業助推,市場對于‘金九銀十’也存在較好預期。無論期貨價格,還是現貨價格,無論企業產銷,還是庫存情況,均表現出預期的良好。
當前玻璃市場的利多主要來自工廠產銷率走高、庫存處于低位、旺季預期強烈。不過,市場也面臨著風險。例如,玻璃生產線快速復產、工廠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高企、房地產終端企業資金陷入困境、短缺導致汽車產量增長受限。這些風險匯聚起來,并累積至一定程度,很可能給市場帶來較大的負反饋。
此外,需要注意,目前市場對于玻璃旺季行情的看法過于一致,很容易催生出“物極必反”的風險。此外,也有市場聲音表示,當前的玻璃行情很可能在透支旺季預期,后期恐出現“旺季不及預期”甚至“旺季不旺”的現象。
對于旺季預期,業內人士提醒,應保持理性態度。盡管當前市場對于旺季存在較高預期,但后期一旦旺季需求被證偽,就會導致價格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