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李賢義創辦的信義玻璃不像福耀玻璃一樣,專注于汽車玻璃制造。信義玻璃在建筑玻璃、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等不同領域都有極強的存在感,信義玻璃和福耀玻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非常重視海外市場。耀玻璃營收將近一半都是來自海外,信義玻璃更是成功進入海外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相比福耀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也讓信義玻璃創始人李賢義在財富方面獲得了更大的成就,根據《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數據顯示,李賢義身家高達680億,是曹德旺的2.5倍。李賢義和曹德旺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相差6歲,均是農村出生。在創業之前,都有打工歷練的經歷。李賢義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創業,信義玻璃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只有十幾人的小工廠發展成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大企業。

其實,信義玻璃能夠如此快速地成長,很大愿意是沾到了改革開放的光。國內市場開放后吸引來了大批資本進入,而信義玻璃便是受益者之一。當然,信義玻璃能在玻璃市場長盛不衰,最大功臣還是創始人李賢義。是李賢義在21世紀初主動將目光瞄向海外市場,并決定在海外機建立生產銷售基地。也是李賢義打破固有思維,不局限于汽車玻璃,主動拓寬業務范疇,甚至是跨領域發展。

很多人都不知道,李賢義除了信義玻璃外,手中還有信義光能、信義能源、信義儲電,一共四家上市公司。而且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四家企業營收均是實現了正向增長,且增速并不低。大眾雖然沒有給李賢義貼上愛國標簽,但李賢義的愛國程度相比曹德旺也并不弱。

李賢義在上世紀就成立了教育基金會,回報家鄉一直是都是李賢義最為在意的事情。在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相信李賢義和信義玻璃在個人財富和公司營收方面還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