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意義特殊,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共計23次提及“科技”,比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多了14次。“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從這些語句中,足以說明科技創新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作為顯示產業國產化的領軍企業,東旭集團如何在未來擔起國產化大任?又如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加速實現國產化替代
21世紀初,中國需求的液晶面板長時間完全依賴進口。據2008年海關數據顯示,中國面板業貿易逆差達到歷史峰值1487.96億元人民幣(按照2008年底匯率計算)。而液晶玻璃基板是制造液晶面板的上游核心顯示材料之一,該產品生產技術長期被美日韓廠商壟斷,價格高企。在高成本壓力下,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多年虧損,產業發展受到極大制約。
顯示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具有極高技術壁壘的特性,業內企業的研發實力基本決定了其行業地位。唯有不斷打破國際壟斷,實現國產替代,才能真正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顯示領域國產化替代先鋒,東旭集團一直在探索與迭代中不斷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同時也在保障國家供應鏈安全上敢于直面與擔當,打破了液晶玻璃基板的國外技術封鎖,使我國面板產業從上游顯示材料領域擺脫技術依賴。
東旭集團近期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G6(兼容G5.5)LTPS玻璃基板研制與產業化項目”,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促使中國顯示產業國產化又進一程。其產品LTPS玻璃基板可作為OLED載板玻璃,為當下炙手可熱的OLED面板制造提供強力上游材料支撐。
多年來,東旭集團依靠持續自主創新,實現關鍵顯示材料液晶玻璃基板的國產化,改變了全球顯示產業格局。目前公司已經擁有20余條液晶玻璃基板產線,全面覆蓋了G5至G8.5代+的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產品,研發、生產能力居國內首位、國際前列。
東旭集團曾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并擁有中國唯一一個平板顯示玻璃技術和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含金量極高,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之一,主要授予在推動關鍵科學技術發展領域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個人和組織。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能夠獲此殊榮,足以證明這背后的重量級貢獻。
2021年初,東旭集團與甘肅省天水市政府再度攜手,簽訂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計劃總投資28.8億元,在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集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光電顯示材料產業研究院為一體的高端裝備產業園。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天水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顯示材料研究基地,將加速新型顯示產業國產化進程。
此前,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關鍵技術的突破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的成敗。‘十四五’期間,東旭將繼續緊盯前沿技術,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力爭用3-5年的時間,將核心新型顯示材料國產化率提高到30%-40%,實現更大程度的國產替代,傾心打造‘中國屏’,為提升國家產業安全貢獻力量。”
科技創新實現自主化
長期以來,“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高端制造業的痛點。這一問題也備受政府關注。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希望從體制、機制方面,既集中資源攻關關鍵與核心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又能發掘和賦予科技創新的內在活力。
如何才能擺脫在關鍵材料和裝備上的“卡脖子”之痛?那就得通過科技創新來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正如在顯示材料領域深耕近二十年的李兆廷所說:“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產業安全。”
在李兆廷看來,中國液晶玻璃基板等關鍵顯示材料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完全依賴引進國外材料與設備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深刻詮釋了要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硬道理。
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乃至國際競爭的成敗。2010年,東旭集團主導投資、設計、建設的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在鄭州正式建成,并下線我國首片國產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打破國際壟斷,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屏”的成功逆襲,實行了“缺芯少屏”中“屏”的問題的解決,也從此改變了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東旭自主研發的液晶玻璃基板產線的投產,使液晶面板價格下降了90%,為國內下游企業節約成本超過2000億元。“中國屏”的創新突破,使一臺液晶電視機的價格已經由萬元以上降到兩三千元,惠及廣大百姓。對此,業界對東旭集團的評價是“一片玻璃揚國威”。
此外,東旭集團還成功研發并量產了“王者熊貓”一代與二代高端蓋板玻璃,標志著東旭連續兩次打破國際技術壟斷。該系列產品的優質性能可以滿足移動智能終端、智慧交通等多應用領域的戰略需求,將我國高端蓋板玻璃國產化供應推向又一個新高度。
在國產化升級之路上,東旭集團憑借自主創新實力于2015年、2020年兩次獲得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成為其科研成果的例證。從進口壟斷到國產替代,中國本土顯示產業鏈正在開辟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這不僅依托于強大的研發能力,更需要專利的保護。截至目前,東旭集團已累計申請專利3600余項,已獲得授權專利2600余項。
助力打造“顯示強國”
當下,新型顯示產業正成為國內升級新型消費、壯大數字經濟、發展信息產業的重要驅動力。在政策引導、資本追逐、技術支持下,中國新型顯示整體產值已超過4000億元,液晶顯示的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在新型顯示技術方面,中國更亟待從“顯示大國”轉變成“顯示強國”。
作為顯示材料國產化領軍企業的東旭集團,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當中,除了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外,還注重加強與多地政府攜手布局產業化生產。2020年8月以來,東旭集團在河南安陽、甘肅天水、四川綿陽德陽、湖南株洲永州等多地統籌布局,與當地政府共同打造一系列新型顯示材料項目。近期,全國最大OLED載板玻璃項目、最大二次強化蓋板玻璃生產基地等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東旭集團統籌布局的多個新型顯示材料基地,是其順應新型顯示產業發展趨勢點燃的星星之火,代表著東旭集團在適配OLED柔性顯示和5G產業鏈的OLED載板玻璃、高端蓋板玻璃等領域開始集中發力,將對提升新型顯示材料國產化率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東旭集團系列項目投產后,將有力保障面板技術迭代后上游顯示材料國產化供應,為“中國屏”筑牢護城河,彰顯出東旭集團更大的擔當。東旭集團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也能夠充分發揮資源調配作用,在有效促進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集團發展壯大、實現“實業報國”的目標,共同保障顯示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