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落地。
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發布公告,其以25.44元/股向長沙領新產業投資、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諾德基金、朱雀基金等14家機構發行5.8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50億元。
藍思科技人士表示,此次定增資金到位后,藍思科技將能有效擴張產能,加速向下游滲透,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并確立行業絕對龍頭地位。
央地國資大舉認購
從獲配機構來看,長沙本地國資長沙領新產業投資認購1.97億股,金額近50億元。天眼查數據顯示,長沙領新產業投資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注冊資本20億元,經營范圍從事未上市企業和上市企業非公開發行和交易的普通股(含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大宗交易、協議轉讓)。
從上述信息來看,長沙領新產業投資預計為參與公司定增所設立。查閱長沙領新產業投資股權結構,長沙先導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為其執行事務合伙人,實控人為長沙市國資委。
值得關注的是,14家獲配機構中,中金公司、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華融資管加上湖南財信精進股權投資、長沙領新產業投資,5家央、地國資共攬下了近90億定增份額,占本次定增總額的60%。
此外,獲配13.10億元的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簡稱GIC)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GIC成立于1981年5月22日,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跨出新加坡國界向海外大舉投資。GIC一直被稱為“亞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千億美元。
定增拓寬5G與新能源汽車賽道
回溯到2020年4月10日,藍思科技就曾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150億元,用于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梳理此次定增方案,可以發現藍思科技戰略方向是為拓寬“5G”賽道。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關注到,此次募投項目主要用于產能擴建和技術改造,涵蓋智能穿戴、觸控功能面板、車載玻璃面板、3D觸控面板建設項目,以及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均與現有主業高度契合。
上述項目達產后,藍思科技預計,將實現年產智能穿戴設備零組件900萬個,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年產值42.73億元;消費電子3D觸控功能面板12015萬件,年銷售收入約70.27億元。
藍思科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5G、AI和IoT等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加速了萬物互聯、催生了諸多應用場景。
其中,藍思科技玻璃防護背板高度適用于5G信號傳輸,對金屬材質的替代基本已成定局;智能網聯汽車加強自動駕駛感知和人車交互程度,車載玻璃面板作為重要媒介不可或缺;智能穿戴設備在醫療保健、信息娛樂和工業軍事領域需求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