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季度,光伏玻璃漲價、組件企業“叫苦”,引發行業及政策層面的關注。
12月2日,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周志武對經濟觀察網就光伏玻璃生產及應用情況進行梳理,他認為當前的供需錯配與玻璃行業近年來進行的產能置換關聯度有限,光伏玻璃供應短缺只是暫時的,而如不加限制完全放開預計2022年將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1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曾組織召開光伏玻璃企業與光伏組件企業供應保障對接座談會,以期準確把握光伏玻璃行業發展形勢,更好地保障光伏玻璃供應,平抑價格上漲勢頭。周志武代表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在會上進行發言。
最終的調整結果仍需等待。據悉,工信部等相關領導在場聽取了相關意見,預計會在進一步研究之后,再出臺相應辦法。
此次參加會議的包括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以及信義、福萊特、中建材、南玻、旗濱、金晶、亞瑪頓、新福興、彩虹等玻璃企業以及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協鑫、晶科、晶澳、東方日升、阿特斯、億晶、浙江正泰、錦州陽光等光伏組件企業。
從價格變動情況看,玻璃協會認為參考歷史價格數據,光伏玻璃價格在過去多年總體仍處于合理價格區間。根據玻璃協會有關數據,2013年至2020年9月,光伏玻璃成品價格在20元/平方米至35元/平方米之間波動。今年6月至10月,光伏玻璃成品價格由23元/平方米上漲至37元/平方米。11月進一步上漲到42元。
有關價格的“跳漲”,站在玻璃行業的角度,周志武表示,目前的供需錯配實際上跟產能置換的關聯度不大,原因在于光伏玻璃雖是平板玻璃的一種,由于只應用于光伏發電這一單一用途,這些年并沒有嚴格地將壓延光伏玻璃按照產能置換的辦法進行管控。
周志武認為,導致光伏玻璃供應緊缺的首要原因是疫情影響導致部分光伏玻璃產能提前冷修,在建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推遲建設。“疫情的時候庫存非常高,價格很低,行業的投資熱情降低。”
在需求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保持增長,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增電源,下游組件廠商的產能擴張非常快。而隨著下游應用端對于雙面組件發電增加的認可,以及安裝方式的逐步優化,雙面組件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并網才能享受相應補貼,每年第四季度是電池組件發電的搶裝期,較上半年一般都有40%以上的增長。諸多因素疊加影響需求大幅上浮。
供應側的情況是,光伏玻璃一方面受原燃材料價格上漲和環保政策影響生產成本上漲,另一方面也存在供應鏈匹配度偏低的情形,光伏玻璃供應變通能力相對滯后。“尺寸變大后,過去的規格閑置,而新的規格需要產線的升級改造,甚至新建窯爐,一時之間供應不上。”
周志武表示,光伏玻璃產能剛性較強、投產周期較長,加上“531政策”和疫情影響新建投資放緩,無法短時間滿足光伏行業下游應用增長以及雙玻組件產品占比提升的需求,部分新投產和規模較小生產線變化品種規格發揮產能也需要一個爬坡過程。“長期來看,光伏玻璃產能置換的政策從發展情況看需要有所變動,對此我們也認可,但此前光伏玻璃并沒有嚴格地被納入管控,即便放開也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
窯爐的生產周期是8至10年,投產后就不能停,此外批文、環評等因素致使建設時間也相對較長,基于玻璃行業的自身特點,周志武認為,玻璃行業實際上經不起需求大漲大落的變化,行業希望每年能夠適度穩定增長。
根據玻璃協會統計,目前在建、擬建線超過預期。據調研,光伏玻璃企業在建、擬建項目合計產能81500t/d,目前在建34座窯、產能34820t/d。其中的24100t/d產能,可在2021年陸續投產。投產運行后,光伏玻璃總供應產能將達到52400t/d。
由此,玻璃協會認為屆時光伏玻璃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相比供應不足,玻璃行業更為擔憂的事情是產能的再次過剩。
根據玻璃協會統計,目前國內壓延光伏玻璃在產產能28320t/d,如不加以控制,2021年將投產24100t/d,2022年將投產28500 t/d,總產能將超過80000 t/d。據相關預測,因硅料投產周期較玻璃更長,難度更大,2021年硅料的產量最多對應在180 GW,光伏玻璃產量將完全滿足需求,不加以控制光伏玻璃到2022年后產能將嚴重過剩。
周志武表示:“從2008年起開始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大量建設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剛見到一些成效,而光伏玻璃只能用作光伏發電這一單一用途,如出現嚴重過剩化解難度更大,玻璃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將受到很大損害。從調研和座談情況看,行業幾乎一致希望光伏玻璃產能能有序適度放開,既穩定市場、保證光伏玻璃供應,又實現光伏玻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防范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綜合行業整體的狀況,周志武在11月29日的會議中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是,了解組件企業乃至包括硅料在內整個光伏行業上下游的發展規劃。從而測算組件行業的產能缺口,匹配正好合適或稍富余的光伏玻璃產能。
其次是,應組織制定《晶硅光伏組件用玻璃標準尺寸》團體標準,建立光伏玻璃行業統一的標準尺寸。帶動生產效率的提高,最終促進價格回落,解決光伏玻璃燃眉之急。
最后是,有序釋放在建、擬建產能,化解浮法玻璃過剩產能,符合政策完成備案并已投產生產線核準其產能:2020年1月3日《水泥玻璃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發布前已經完成備案的在建項目,并在新的意見文件下發之前投產運營的超白壓延光伏玻璃項目,經省級工信部門核實后報工信部備案確認產能,可正常投產運營;鼓勵停產冷修生產線原地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超白壓延玻璃生產線能力和水平;鼓勵現有浮法玻璃生產線,通過技術改造轉產超白壓延玻璃。支持現有浮法玻璃生產線,通過技術改造生產光伏用背板玻璃;在上述基礎上,根據光伏行業發展需要,有序釋放其他在建、擬建產能;可根據備案時間、建設情況采取增量置換辦法逐步釋放產能。
周志武表示:“我們贊成有序放開,滿足市場的需求,不能像過去那樣按照浮法玻璃的方式一并對待,但是也不能完全放開,需要將行業的特殊情況考慮其中,作為資源消耗行業,石英砂等資源十分寶貴,不加限制很有可能造成進一步的資源浪費,此外玻璃成本的下降空間很小,疫情期間的價格一度就在成本線徘徊。”
光伏組件廠商希望的則是產能置換政策的全面放開,一位與會的組件企業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組件企業非常統一,希望放開政策限制,由市場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