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下的玻璃供需失衡局面,伴隨著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需求拉動漸有起色,在跌跌不休的行情局面中,撕開一道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曙光初現,玻璃行業在經歷將近兩個月的低位徘徊后,新的階段性行情已經悄然而至。而下一步,“穩中求進”將成為主基調。

4月25日,魯豫蘇皖玻璃市場研討會在滕州金晶召開。河南中聯、山東巨潤、凱盛晶華、滕州金晶四家玻璃企業就目前的市場行情做了深入交流。會后,各家企業價格普遍上調1-2元/重箱。
魯豫蘇皖是個比較獨特的區域,它位于華北和華東的交匯處,既靠近玻璃市場的產能集中地沙河地區,又靠近市場需求旺盛的華東區域,造就了該區域玻璃市場行情的獨特表觀。目前來講,該區域廠家的價格仍然維持高位水平,個別廠家4月份的銷售均價仍然維持在75元/重箱以上,成為全國最高價格地區;但降庫幅度也較為明顯,個別廠家一周產銷率達到了130%,庫存降幅也達到了18%以上。而四家企業之間的及時溝通和充分交流,也確保了該區域市場供需的基本平衡局面。
翻開去年6月28號的文章《玻璃價格“80后”,豫魯蘇皖定全國》,在河南中聯主持下的市場研討會,去年該區域首提價格“80后”概念,當時行業內諸多人頗不以為然。這次會議,大家還在回憶,彼時行情與今年此時行情何其相似,都是在需求疲軟、價格下跌的局面下,大家研討市場形成行情判斷,最終去年年內價格已經突破并實現了“90后”,若不是疫情影響,該區域將緊跟華東地區,價格一定會突破“100元”大關。
極端行情下出現極端局面。今年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華南的價格低于沙河,這在近幾年的玻璃行情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這個時間階段,產能大的企業,所承載的壓力當然是巨大的,頗有點兒火爐上備受煎熬的情形。當然在營銷操作中,也略顯得慌不擇路,缺少章法,在區域市場全國性布局企業的內部銷售系統紊亂下,區域傳染一大片,帶動華南、華東、東北全國性的價格下滑。在存量市場上,價格戰雖是一種有效的利器,但也要看到極端行情的階段性和特殊性,根本問題應該是把自身的產能降下來,產品進一步走差異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在價格和產量兩者取其一的艱難抉擇中,減量保價才是根本選擇,如果價格持續維持低位,這個產量也是保不住的。這也印證了玻璃行業的集中度不高和整體發展的低層次化。
最近一周,玻璃產銷率已經提升,從周產銷率來看,3月中旬玻璃行業的整體產銷率還不到60%,而最近一周已經達到了108%。隨著國內建筑工地的進一步啟動,玻璃行業的復蘇局面將會進一步突顯。

(統計來源:祝洪旗,在此感謝)
而國外疫情雖然還在持續,但也要看到,根據中國經驗歷程,光抗疫不生產,哪個國家也受不了。短期內全球戰勝疫情也是不現實的,未來的局面一定是一邊抗疫一邊生產,“帶疫作業”,這是未來全球經濟圖景的大趨勢。所以,不要過分擔心出口和外貿,要通過時間來等待傷口自愈。
一季度國內GDP的負增長,在穩經濟保就業的政治任務下,特別是中央堅決實現“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夢想,在這種背景下,經濟情況會一天好過一天,中國率先走出低谷也是大勢所趨。那么這樣來看,經濟形勢最艱難的時間已經過去。當然,玻璃的需求會有一個并不長的滯后性,但時間也不會太晚了。
走在大街上,仍然會看到一幢幢尚未交工的樓房,等待著大批量的玻璃外衣。土地財政下的土地審批權力進一步下放至省一級、特別國債和PPP的啟動,棚戶區改造的力度加大,都將成為穩經濟加碼的有效舉措,而這利好于玻璃需求。
維持前期的市場判斷,不再贅述,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