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河施工的泰康大廈著實火了一把,單塊面板7.3噸、單塊玻璃肋3.5噸的超豪華陣容令人熱血沸騰,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制造業和幕墻行業的先進水平。

(安裝現場)
玻璃面玻玻璃最大規格尺寸為3107mmx17000mm,玻璃厚度配置為:12HS+1.52SGP+12H.S+16A+12H.S+1.52SGP+12H.S(雙夾層中空Low-e超白玻璃),玻璃單塊最大重量約7.3噸;肋玻玻璃最大規格尺寸為采用1020mmx17000mm,玻璃厚度配置為:12TP+1.52SGP+12TP+1.52SGP+12TP+1.52SGP+12TP+1.52SGP+12TP+1.52SGP+12TP(夾層超白玻璃),玻璃單塊重量約3.5噸,這樣豪華的陣容顛覆了所有人對于“玻璃”這種材料的認知。

(試驗現場)
在多方的報道中,我們發現,本項目從前期的設計到加工、試驗、運輸、安裝都無先例可循,完成這一壯舉顯然存在不少困難和風險,項目的順利完工一方面為幕墻行業在大跨度玻璃結構領域開辟了先訶,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幕墻從業人員的廣泛討論與思考:
人為設計如此巨大的玻璃板塊意義何在?
眾所周知,玻璃面板越大越厚其產生的成本越高,起初這類大跨度玻璃肋系統在蘋果店廣泛應用,是各地蘋果展廳的“標配”,由于其代價不菲,許多開發商望而卻步,蘋果經過多年的鉆研,已經將玻璃應用到了極致,由于其是科技公司,利潤高,對于品牌形象也追求科技感,喬布斯在世時對于玻璃的熱愛也導致這類建筑遍地開花。而康泰作為一家以保險業起家的房地產公司,運用大面積的玻璃寓意何在呢?
大跨度玻璃的應用旨在營造通透的雙向可視性,然而四片超白玻作為面板,六片玻璃合成的肋其透明度必然是大打折扣,更何況寬達1020mm的玻璃肋對于視野的遮擋及室內空間的占用,是非常不利的。
國內大部分采用全玻幕墻的項目,一般設置在首層大堂部位,讓業主可以更親近得接觸這項幕墻黑科技,而本工程則設置在雨篷之上,通透性和科技感會進一步因為雨篷及梁的存在而打折扣,顯然其設計成玻璃肋的意義與拉索結構是相似的,如水平方向再增加幾道分格,不僅不會太過于明顯得影響視野,還會大幅度縮減建造成本。
此外本工程最大的問題將存在與超白鋼化玻璃的破碎或自爆(有萬分之一的自爆率),其巨大的自重會對SGP膠片和相鄰面板造成影響(盡管SGP膠片的殘余應力一直令人稱道),對于業主留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后期的更換成本將遠遠高于新建造價。
當然,以康泰人壽、中國平安為首的保險業房地產大佬的實力,這些錢都只是毛毛雨。
或許在大佬們的眼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件在別人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本身就很有意義。
而從事幕墻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們也一定會為這樣一個有挑戰性的項目做好充分的準備,畢竟,在沒有下一個后來者之前,它可以吹很長一陣子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