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加快平板玻璃超低排放治理
日前,成都印發《成都市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冬季戰役方案》。方案要求,全面實現水泥企業氮氧化物穩定超低排放。加快推進平板玻璃生產企業超低排放治理。其中提到2點與玻璃行業相關:
加快推進平板玻璃生產企業超低排放治理。臺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已完成煙氣脫硫及低氮燃燒改造的2條生產線(700t/d、900t/d)實行綠色調度,不納入本次錯峰生產范圍。加快推進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3條生產線(550t/d、700t/d、900t/d)和明達玻璃(成都)有限公司2條生產線(550t/d、700t/d)超低排放治理。11月20日前,未完成低氮燃燒、脫硫深度改造的生產線(氮氧化物排放濃度15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濃度200毫克/立方米以下)按要求列入限產范圍,限產比例不低于10%。
強化其他重點行業工業窯爐排放監管。使用工業窯爐的日用玻璃、電子玻璃等生產行業,嚴格執行行業或綜合排放標準,冬季戰役期間加強監督性監測,未能實現達標排放的,從嚴查處。
河北·新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達30%
日前,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推進服裝產業、石化工業、建材工業、鋼鐵企業、特色產品等特定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政策要點,其中,就建材工業提出,新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達30%。
《河北省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新型綠色建材主營業務收入在建筑業用產品中占比達到30%;新型建材在新建建筑工程的平均使用率達到80%,水泥基材料及制品主營業務收入在水泥及制品行業中占比達到60%以上,玻璃產品深加工率達到60%以上;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
江蘇·平板玻璃3年去產能1290萬重量箱
11月20日、21日,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湖山分公司、江蘇聯合水泥有限公司3個去產能項目先后通過省工信廳專家組考核驗收。至此,江蘇全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四大重點行業的新一輪去產能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三年來,江蘇省累計壓減煤炭產能836萬噸、水泥產能1232萬噸、平板玻璃產能1290萬重量箱,化解船舶產能330萬載重噸,分別為國家或省定目標任務的100%、205.3%、161.2%、100%。
江蘇省在推進去產能中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壓減產能后的提質增效。位于張家港的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建有9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去年以來先后拆除3條生產線。為幫助企業通過重組實現轉型升級,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主動對接引進了行業龍頭信義集團(玻璃)有限公司,將對其剩余生產線進行技改,生產顯示觸摸屏等高檔玻璃;此外還將引進4條世界最先進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70億元。
邵陽·打造特種玻璃谷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得國家批準,包含邵陽在內的六個市州,將迎來發展契機。
國家發改委的《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總體方案從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科學規劃了示范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戰略定位。從定位來看,就是要建成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示范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
其中,邵陽主攻的四大方向之一就是打造特種玻璃谷:與法國圣戈班、SGD,德國肖特,日本旭肖子、板肖子、中央肖子、電氣肖子,美國康寧、PPG等世界特種玻璃龍頭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大量引進下游加工企業,打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全球“特種玻璃谷”。
長春·制定完善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計劃
日前,長春市印發《長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到2020年,長春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0%以上,達292天以上。正在不斷刷新空氣質量持續優良天數記錄的長春,進一步提高了藍天保衛戰標準。
其中提到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嚴格環境準入管理,推進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今年年底前,制定完善城市建成區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計劃,明確具體時間表并向社會公布,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予以停產。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今年年底前,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治理無望的“散亂污”企業,依法堅決予以關停取締。明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任務。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培育綠色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