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的山東魯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車間空氣清新,幾名工人正監控著電腦。智能化的生產線上,機械手臂上下翻飛,移栽、夾磚、次品篩選、卸板、裝車等工序進行得有條不紊。
“只需三分之一的操作工,就能達到原有設備產能的2.5倍以上。”域城鎮黨委書記房杰介紹說,這得益于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工藝改革,得益于企業成功打造了國內首條耐火材料智能制造生產線。
老工業城市博山區,主導產業長期以耐火材料、建陶、紡織等傳統產業為主,資源消耗大,污染重。如今,一項項技術改造項目的落地,正引領著傳統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邁進,紐扣大小的傳感器售價4000元、技術遙遙領先的水泵裝進了運載火箭……“博山造”正不斷壯大。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介紹說,只有改革才能改出新天地,博山區傳統產業占比大,迫切需要通過技術改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動能。
博山區瞄準機械、建材、紡織3大傳統產業,實施了40項技改項目,總投資達134億元。江蘇銀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項目、上海大騁“醫療創新型高端移動CT”項目、英國賓爵電梯生產線項目、沈陽機床“5D智造谷”項目等新產業項目的上馬,推動著傳統產業的新生。山東安博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新建、改造了5條自動化生產線,配備機器人和智能管理系統,近兩年企業銷售收入、稅收增長了一倍。
博山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技術改造,先后與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院所共建了新能源、輕量化、微電機等7個研究院。轄區企業積極與科研院所對接,東佳集團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成立國家濕法冶金實驗室,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形成穩固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山博電機與航空618所和兵器201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宇海電子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26研究所聯合研發壓電陶瓷元件。企業造血能力不斷增強,山東黑山玻璃集團研發生產出的高硼硅耐熱玻璃產品,既可以耐受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又可以直接放到280攝氏度以上的烤箱中使用,其性能受到歐美客戶的青睞,出口量占全國市場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