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業務一線的王立鵬,自任職東旭光電董事長以來,實現了由經營層面掌舵者向戰略層面和經營層面“雙翼掌舵者”的轉變。王立鵬身份轉換的同時,正值東旭光電業務發展特殊時期——一方面,公司已經歷近10年的業績連增,而凈利潤增速也逐漸企穩;另一方面,東旭光電旗下多個業務板塊的轉型升級正臨關鍵節點,公司未來業務結構會否調整,優化方向何在,也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
針對這些問題,王立鵬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旭光電未來將緊密聚焦光電顯示主業,持續提升和發揮高鋁蓋板玻璃等尖端產品的競爭力,持續強化新能源汽車、石墨烯應用產品與主業的協同性,進而支撐整個東旭光電的轉型升級與業績的持續發展。
夯實顯示主業著眼長期戰略
在業績表現方面,東旭光電近年來的營收增幅要大于凈利潤增幅;其中,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仍雙雙大幅增長,且前者增幅更加明顯。
對此,王立鵬解釋說,東旭光電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增幅差異”,既與宏觀經濟形勢有關,也和公司此前的業務版圖結構有待優化存在一定關系。
那么,王立鵬上任董事長后,會對東旭光電業務結構進行哪些改變呢?他向證券時報記者確認,公司目前確實已經著手進行業務結構的優化調整。“一方面,東旭光電未來將繼續夯實光電顯示材料產業,通過OLED等路徑實現光電顯示材料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石墨烯、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對利潤的邊際貢獻會體現出來。”
“沿著確定性方向持續前行”和“注重長期可持續發展”,成為王立鵬對東旭光電戰略優化調整進程中反復強調的關鍵詞。王立鵬表示,東旭光電每一發展階段的形勢都會有所不同,這一方面需要長期發展來體現價值,另一方面也決定了公司的核心業務永遠不能跑偏。
“對現階段的東旭光電而言,在發展路徑方面或許并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有定力和方向。公司未來一方面會持續聚焦主業,著眼于長期發展;另一方面也秉承‘不怕慢,只怕站’的理念,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以機制為保障,發揮公司數十年沉淀的優秀基因,實現公司業務協同和可持續發展。”王立鵬指出。
多業務協同并進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光電顯示材料產業是東旭光電的核心產業,目前公司擁有鄭州、石家莊、蕪湖、福州、營口五大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基地,全面覆蓋了G5、G6和G8.5代(兼容8.6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產品,同時擁有20余條液晶玻璃基板產線,量產產能穩居國內第一、全球第四。在2018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1.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3.71%。
王立鵬介紹說,隨著產業的不斷延伸,3D曲面蓋板玻璃、彩色濾光片、光學膜片等業務有望相繼實現向下游批量供貨,逐漸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東旭光電也已經擁有向OLED等新方向拓展的工藝沉淀。
自1989年參加工作開始,王立鵬便一直在光電顯示產業一線,見證了中國光電產業由CRT向平板顯示轉型全過程,并積累了行業經驗與管理實踐相結合的交叉型經驗。他介紹說,“根據業內判斷,在2019年,采用OLED的TV產量將要超過手機,這意味著下游應用場景將迎來交叉點,OLED作為朝陽產品,東旭光電已經對此儲備三年,擁有了相關工藝沉淀,公司將結合未來的產能釋放,在OLED新需求爆發前,第一時間發揮公司的相關儲備優勢。”
新能源汽車業務是東旭光電近年來著力發展的新興業務板塊,但這一業務卻在面臨補貼退坡的壓力。對此,王立鵬認為,“新能源客車代替燃油客車的趨勢不可扭轉,補貼退坡對真正具備競爭實力的企業反而是脫穎而出的好時機。”
據其介紹,“整體來看,東旭光電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子公司申龍客車去年新能源客車銷量達5779輛,躋身行業前八,增幅居行業首位。未來,申龍將在潛力巨大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市場和智能化電動客車市場大力拓展。同時,順應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公司聯合同濟大學在客車智能化和無人駕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發成果。尤其今年10月,公司還聯合深蘭科技推出人工智能熊貓公交車,就獲得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肯定和市場認可。”
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是東旭光電協同顯示材料主業布局的戰略新興產業,2018年上半年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板塊營收同比增長高達3911.09%。
王立鵬介紹說,東旭光電已經發展成為石墨烯行業領軍企業,并率先推出諸多新產品,構建了石墨烯電采暖、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石墨烯節能照明及石墨烯防腐涂料四大序列產品,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石墨烯應用的空白。“未來,公司將不斷加大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研發投入,力爭以更多尖端技術成果為公司主業發展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