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我省工業領域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經濟效益持續向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375.1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1-8月加快0.1個百分點。
行業增長面處于較高水平。前三季度,41個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8.3%。其中,鋼鐵、建材、煤炭、化工等行業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分別增長68.1%、26.7%、24.0%、15.2%,以上五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起到了主要支撐作用。
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9%,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7.41%)、煙草制品業(9.8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10.0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7.42%)盈利能力提升明顯,分別同比提高2.45、2.07、1.71和0.79個百分點。
資金周轉壓力有所緩解。9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流動資產合計53157.6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8月末加快0.5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存貨兩項資金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為27.8%,比8月末降低0.2個百分點,兩項資金占用率為今年6月以來新低。從應收賬款看,資金回籠速度加快。9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減少0.2天。從產成品存貨看,產品周轉速度加快。9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同比減少0.2天。
在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穩中向好的同時,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
去產能成效顯著。隨著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去產能工作的推進,相關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提升,產品價格開始回升,企業效益大幅提高。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300.8億元,同比增長68.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240.7億元,同比增長24.0%;水泥行業實現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95.3%;平板玻璃實現利潤2.0億元,同比增長1.8倍。
杠桿率有所降低。9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7.7%,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處于40.0%-60.0%的合理區間。自今年6月末以來,連續4個月保持同比降低趨勢。其中,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7%,同比降低2.4個百分點。
生產成本持續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7.04元,同比減少0.49元,自去年9月份以來始終保持同比下降趨勢。分行業看,醫藥制造、煤炭、鋼鐵、電器制造等行業降成本成效顯著,其中,醫藥制造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3.28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2.56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2.37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1.28元。
新動能快速成長。前三季度,以高技術制造業、高端裝備產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快速成長。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585.5億元,同比增長8.0%;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利潤694.0億元,同比增長9.1%。從盈利能力看,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高端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分別同比提高0.24和0.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