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正值玻璃現貨銷售傳統旺季到來,各個區域價格調整意愿增強。為了更好的調研現貨價格波動以及上游純堿價格變化,對玻璃期貨的影響,鄭州商品交易所及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特組織此次山東地區玻璃純堿市場調研活動。
基本情況
山東某化工有限公司,屬于某集團全資子公司,公司年產能純堿140萬噸,下游產品小蘇打在產能擴張完畢后可達20萬噸年產。制造工藝為氨堿法,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生產純堿為主。
行業情況
全行業目前共有41家制堿廠,其中5家長期停產,在產中高于100萬年產廠有15家,共占產能1700萬噸。行業第一是山東海化,年產能300萬噸,其次是唐山三友,年產能280萬噸。生產工藝上有氨堿法,聯合制堿法以及天然堿法。行業年產能3200-3215萬噸左右,其中聯堿法1600萬噸,氨堿法1360萬噸(44%),天然堿法160萬噸。產品結構上,聯堿法有5-6種產品,但生產工藝相對復雜,就純堿產品而言,品質較氨堿法略遜。此外,天然堿法生產的純堿產品品質也較為一般。
成本端
純堿成本方面,聯合制堿法目前行業成本普遍在1800-1900元/噸,天然堿法成本較為固定,這與其生產方式有關,其使用低壓蒸汽下井采礦,再與水混合提純,其主要成本是燃料端的煤。而氨堿法制造純堿生產成本大概在1400-1500元/噸,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石灰石和原鹽,其次就是自備電廠供應電力所需要的煤(大約占30%以內),成本控制較為穩定。重質純堿較輕質純堿成本高80元/噸
銷售端
作為無機化工的工業品基礎原料,純堿下游需求端較為廣泛,環保壓力對其影響較小,其中在玻璃行業生產中助融添加劑使用,大約占總需求的37%-38%,其次為鋁生產以及冶金行業。全行業出口量大約170-200萬噸每年,進口主要是美國的天然堿,約年十幾萬噸。
國內銷售而言,因制堿廠主要在北方地區,因而南方價格普遍高于北方,銷售半徑取決于到廠價格減去運費后的利潤空間,目前行業近半銷售渠道為經銷商,其次是戰略合作伙伴(長期穩定供貨渠道)。每月行業會議會溝通價格制定,報價為半月或者月為單位,在價格波動相對劇烈期間,也會出現10天短期報價。
純堿價格變化近年呈現“M”型,波動區間在1550元/噸-2300元/噸,主要是因為行業開工率相對較高,平均產能利用率在85%以上,設備的大修期也較短,從停機到再次開機僅8-9天,行業供需處于緊平衡態勢,容易大起大落。
玻璃廠庫存
玻璃廠的純堿安全庫存主要取決于離供應端遠近設置,純堿廠周邊地區玻璃廠安全庫存在半個月左右,而南方地區普遍要高于一個月,尤其是在夏季,臺風天氣對船運的影響,正常7-8天的運輸時間若無法保證,玻璃廠面臨無貨可用,將不得不采取將原片玻璃打碎再次回爐,保證持續開機,若不得已停機,損失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