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穩的基礎牢固,進的動能集聚,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增多。”7月24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
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工業運行的影響?下半年如何保持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勢頭?會上,黃利斌對當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1.延續去年穩中向好勢頭
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經歷了持續下行的壓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12年的10%、2013年的9.7%和2014年的8.3%,回落到2015年和2016年的6.1%和6%。
“針對這種形勢,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措施。”黃利斌說,2017年工業增速回升到6.6%,今年上半年工業增速達到6.7%,快于今年年初預計的目標,保持平穩增長;同時,工業產能利用率同比回升,實現利潤持續增長,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的勢頭。
今年上半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成效明顯。“我們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加大了鋼鐵等行業去產能力度,引導企業合規釋放產能,這些舉措有力地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使行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黃利斌說。
從鋼鐵行業來看,2015年鋼鐵行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僅為526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高達139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0.81%;今年前5個月實現利潤達1526億元,同比增長1.15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上升到6.09%,同比提高2.83個百分點。水泥、平板玻璃以及化工等行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也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另外,上半年我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業供給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67.4%和48.4%。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快于整體工業的增速。
2.中美經貿摩擦不會影響工業發展基本面
近日,有人擔心中美經貿摩擦會對我國工業經濟造成沖擊。對此,黃利斌回應稱,從上半年的數據和地方調研情況來看,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工業的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
黃利斌分析,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經濟已由過度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支撐,外貿依存度在不斷降低。中美經貿摩擦可能對我國出口占比較大的沿海省份和機械、電子行業以及對美出口比重大的企業造成的沖擊會大一些,但不會影響到我國工業發展的基本面。
黃利斌說,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鏈配套完善,技術工人隊伍素質較高,比較優勢依然突出,已經形成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和競爭優勢短期內難以出現顛覆性的變化。我國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和政策空間以及制度優勢來應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沖擊。工信部將和有關部門一起,加強調研和跟蹤監測,多聽取行業和企業的意見,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3.下大力氣解決發展粗放問題
當前,盡管我國工業運行呈現不少亮點,但我國制造業總體上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中低端的現狀沒有改變,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工業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要下決心、下大力氣解決過去發展中存在的粗放問題。”黃利斌說,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培育和壯大優勢企業,促進新興產業和新供給的增長,助推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黃利斌表示,工信部將調整優化重點區域產業布局,逐步優化我國鋼鐵產能布局,嚴格控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新增鋼鐵、水泥等產能;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以處置“僵尸”企業、去除低效產能、關停不符合布局規劃的產能為重點,繼續壓減過剩產能。
同時,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爭取2020年實現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的目標。
“下半年我們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沉著應對外部各種風險挑戰,不斷提高工業生產的供給質量,持續擴大有效需求,努力保持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黃利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