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市近日組織“干部拉練”+“項目拉練”。大家發現,新產業加速落地,傳統產業滾動技改,宜昌的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
宜昌臺記者陳震:這里是枝江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目前已有6家企業正式投產。未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會在園區內形成閉環產業鏈。
而在一年半前,電子信息產業在枝江還幾乎為零。
枝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熊劍鳴:
并不是簡單的搬家,企業引進了全行業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新設備,成為了華為小米等知名企業的供應鏈。
現在,每天20萬顆光學鏡頭從華鑫光電產出。以華鑫光電為龍頭,萊恩光電、松諾電子等6家電子信息企業陸續投產,產業閉環悄然形成。建成后,枝江電子信息產業園年產值可達200億元,利稅8億元。
枝江市委書記劉豐雷:
按照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新理念,抓大引強,補齊我們的全產業鏈。
在當陽,有著30多年歷史的三峽新材,以前主要生產建筑玻璃。如今,車間里智能機器手臂上下翻飛,生產的都是汽車、電子顯示、家電等領域的高端玻璃。老樹發新芽,得益于企業去年投資2.5億元實施的技改。
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滔:
可見氣泡、結石這樣的缺陷,普通玻璃是允許每平方存在一到兩個,作為這條線的產品是不允許存在的。
產品的轉型和品質的提升,讓訂單紛至沓來,每年新增產值1億多元。
宜昌市今年定下目標,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不低于50%,3年內不低于2400億元。
無論是新產業落地還是傳統產業技改,政府的推動、引導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宜都,湖北立得爾克新能源公司從動工建設到投產,只用了一年時間。
湖北立得爾克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熊金:
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兩個月以后去了,華為、中興、OPPO、VIVO。國外的(訂單)有飛利浦、哈曼。
為了推動項目建設,宜都推出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升級版,每個重點項目都有縣級領導直接掛帥推進。
宜都市常務副市長陳道坤:
所有的審批流程不需要企業出面,然后我們倒排工期。
今年以來,宜昌工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完成產值同比增長24.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技改項目數同比增加120個,投資同比增長2.3倍;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占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達37.7%,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宜昌新舊產業發展的“速度差”逐步拉開,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