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河北眾諾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采訪時看到,框線條生產車間里,一條條框線條經過流水加工、包裝密封后裝入集裝箱,運往世界各地。公司總經理劉軍介紹,這種用來做相框的框線條原料是回收的塑料泡沫,目前該公司一年可回收消化近5萬噸的白色泡沫,生產框線條近60萬米,2016年給沃爾瑪等供貨額達300多萬美元,2017年開年就簽了2000萬美元的訂單。創新轉型給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沙河市玻璃產業始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發展,沙河市已成為全國玻璃生產銷售的重要集散地。目前,沙河平板玻璃年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20%,年產值320億元。然而,該市原片玻璃產量占總產量七成之多,產能過剩、低水平競爭大量存在,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集群已深陷結構不合理的泥淖。
“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唯有積極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通過創新驅動打造核心競爭力,精準開發拓展市場需求,沙河玻璃產業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發展。”沙河市委書記劉果芳說。為此, 該市積極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探索“政校企、產學研”合作模式,不斷引導企業從生產建筑玻璃向生產功能玻璃、新能源玻璃轉變,多管齊下促進玻璃產業轉型升級,靠科技創新來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2003年,我家就開始做初級的玻璃產品,到2013年,國內玻璃產能過剩,行業隱憂已現。如果繼續走這個路子,拼價格、拼數量,很可能走進死胡同。”劉軍介紹。他開始嘗試深加工和綠色生產,2013年成立河北眾諾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一是消化初級玻璃產品,做節能門窗;二是回收廢舊泡沫,制成框線,再與玻璃一起制成工藝品。“早先的初級玻璃每平方米10多元,而現在多種工藝復合的深加工玻璃,每平方米最多上千元。相框、鏡框等也比賣初級產品的利潤增2倍不止。”
今年3月,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定,沙河玻璃榮登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制造業區域品牌30強和最具潛力區域品牌30強,品牌價值達88.28億元。這其中,新型環保玻璃為沙河玻璃的品牌價值增添著越來越多的亮色。
目前,沙河原片玻璃生產企業已由原來的176家減少到12家,建成8個玻璃深加工園區,培育發展深加工企業600余家,深加工產品達到1000余種,玻璃深加工率達到40%以上。
劉軍說,如今老生產線已全部關停,企業只專心做深加工和工藝品。“不過,我們生產的相框等還不足國際采購商每年采購量的1%,成長潛力非常大。另外,防霧型浴鏡、防輻射畫框等也在研發,廠子一定會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