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國內玻璃企業中,創造了一系列第一或唯一,沉淀著歲月印記的金晶科技不僅僅見證了我國玻璃產業的榮辱浮沉,還見證了玻璃期貨的成長之路。五年來,這個身經百戰的“老兵”戀上期貨“新工具”,在玻璃期貨市場展現的“熱乎勁兒”感染著玻璃圈內的每一個人。實體企業與期貨市場相結合,從不排斥到認識、了解,金晶科技與玻璃期貨就像談戀愛一樣,日久生情,難舍難分。
一見鐘情成為玻璃期貨的“嘗鮮者”
“早接觸、早掌握、早參與、早受益。”一語道出了這些年來金晶科技參與期貨的感受,尤其對于作為上市公司的實體企業來講,擁有開放的心態,早接觸期貨,學會用“兩條腿”走路,“底氣”才足,向前邁出的步伐也才會更加穩健。
說起金晶科技,玻璃圈人士并不陌生。從玻璃期貨上市前合約設計方案的討論,到上市之初各地區的推介會,再到當前火熱的玻璃期貨“萬里行”,都能看到金晶科技的身影。
與其他玻璃企業不同的是,盡管金晶科技最初對于期貨也是懷著期待和好奇,而且作為上市公司,要參與期貨市場需要更多的謹慎和規范,但因為其對期貨市場的正確認識、對期貨將會助力企業發展的敏銳意識,使之成為玻璃上市公司中的期貨“嘗鮮者”。
金晶科技期貨部負責人焦勇剛告訴記者,金晶科技與期貨的結緣就像談戀愛,最早在2011年10月鄭州商品交易所組織玻璃品種調研,公司領導認識到期貨是一個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企業經營需要它,這算是跟期貨“一見鐘情”;隨后,公司積極參與玻璃品種的相關推進工作,比如玻璃期貨合約制定、制度草案討論等,金晶科技與期貨市場進入到深入了解、彼此認知的正常交往階段;2012年11月,金晶科技被交易所指定為第一批交割廠庫,并簽訂交割廠庫協議,這標志著金晶科技與期貨的正式結合。這就是金晶科技與期貨市場結緣的整個過程,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漫長的“過日子”階段才是考驗“真感情”的時候。
據了解,玻璃期貨上市后,金晶科技便成立了期貨部,本著“積極參與、謹慎操作”的原則,2013年二季度,金晶科技正式入市交易,到目前為止,已有多輪操作,并進行了期轉現、集中交割、協議平倉以及倉單注冊、注銷、回購等業務。
做期貨有風險,不做期貨風險更大。不管是通過現貨市場及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還是通過期貨市場規避經營風險,對金晶科技而言,都是企業審時度勢的結果。
據焦勇剛回憶,玻璃期貨上市之時,正值玻璃行業跌入谷底之際,自2013年下半年一直到2016年中期,玻璃價格持續下行,玻璃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玻璃期貨的上市給玻璃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曙光,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規避風險的市場。玻璃企業若能充分利用好這個工具,能夠極大地轉移現貨經營風險,彌補現貨價格下降給玻璃企業帶來的利潤損失。
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靈活多樣化操作
金晶科技參與期貨交易,主要是借助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功能,規避企業現貨經營中面臨的風險,為企業經營決策尋求參考依據,因此其參與期貨交易的主要模式是套期保值。
焦勇剛告訴記者,玻璃行業的特點決定了生產企業是行業風險的承載者,淡季來臨時,生產企業面臨庫存龐大、銷售價格低廉的困擾。因此,在淡季到來之前,通過期貨市場對遠期產品進行賣出保值成為玻璃生產企業規避價格下跌風險、增加銷售渠道的有效方式。
由于玻璃行業季節性周期比較明顯,金晶科技結合現貨周期以期貨主力合約為載體開展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貨建倉價格上,以預期遠期銷售價格為主要參考,同時考慮盤面演變趨勢以及相應持倉成本,以此確定區間范圍。一般情況下,分批建倉,保值數量以入場合約當月產量的80%作為最大保值量,且持倉比例不超過賬戶資金的60%。完成建倉操作后,結合現貨銷售情況,按照既定的期貨操作方案,公司再開始下一步操作。
“當期貨價格符合策略方案中的預判,且達到預期盈利目標時,擇機平掉部分頭寸,通過期貨市場的獲利來補償現貨市場的虧損;當期貨價格符合方案中的預判,且穩定保持一定的盈利時,采取滾動操作的方式(先平掉部分持倉,價格反彈后再擇機入場)以獲得最大利潤。若期貨價格與建倉價格較為接近,則根據與現貨結合的具體情況,以獲利最大為原則選擇平倉或是交割;而若期貨價格走勢偏離方案中的預判,則根據實際情況按照風險解決預案進行操作。”焦勇剛說。
談及操作經驗,焦勇剛表示,作為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基礎業務,套期保值可以規避現貨的經營風險,但這一套理論相對來講比較繁瑣。“理論上的套期保值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操作。”
除了套期保值,近幾年,金晶科技還嘗試開展了其他的一些風險小、收益穩、能更好促進期現融合的業務模式。如基于同品種不同月份之間價差回歸的跨期套利;利用期貨市場價格透明、公正、連續的特點,與下游客戶嘗試開展基于期貨市場的“點價”模式;隨著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了增強期貨交易的穩定性,金晶科技曾經嘗試開展場外期權業務,但目前在定價、履約等方面還存在局限性,僅是淺嘗輒止。
找準定位善用企業自身優勢
采訪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金晶科技參與期貨市場的出發點,就是充分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的功能,指導公司在合適的時機以合理的價格進行銷售,通過進行適度套期保值,避免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大起大落,保證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焦勇剛表示,正因為如此,公司始終堅持以套期保值思路和模式開展交易。
這些年,通過套期保值,金晶科技獲取了一定的綜合收益。在行情不利的情況下,保證了遠期淡季的現貨銷售利潤,可以說完美地實現了通過期貨市場提前賣出來對沖現貨價格下滑風險的套期保值目的。同時,金晶科技通過套期保值、交割、期轉現等具體業務形式,提高了期貨部人員的業務能力,檢驗出了企業管理制度與期貨制度的沖突點。在此基礎上,期貨部及時修訂完善了期貨業務操作的相關銜接流程和制度,為后續操作奠定了基礎。
在焦勇剛看來,期貨不單單為金晶科技創造了綜合收益,更重要的是,為可以預判的現貨市場風險提供了一個對沖風險的途徑和工具,同時還開拓了新的業務模式。“比如,拓寬了銷售渠道——通過期貨交割等方式增加銷售渠道,與下游企業合作嘗試參考期貨價格進行現貨定價,建立起以價格為核心的風險管控機制以及相關數據信息庫等。”
“對于企業來講,‘單腿跳’與‘雙腿跑’是不一樣的效果,如果企業不這樣做,可能就失去了競爭的資本。”焦勇剛坦言。但“雙腿跑”一定要有原則,否則容易跑偏,效果還會大打折扣。
焦勇剛告訴記者,實體的主業是現貨經營,應把期貨市場當作風險管理的一個輔助工具。實體企業要堅持套保不動搖,在制度流程和風控上下大功夫。至于整個決策,則與企業上層的思想意識有著很大的關系。
“企業做期貨,一把手一定要懂期貨,要有明確的組織架構,要有嚴格的風控制度和操作流程。作為實體企業,在每一筆期貨交易或者每一次決策前一定要有方案或預案。”焦勇剛稱,對于大型企業來講,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規避現貨經營風險,彌補現貨經營損失。“幾年期貨做下來,作為企業,看重的并非在期貨市場賺了多少錢,更多的是規避了多大風險,彌補經營的損失有多少。”
此外,玻璃企業參與期貨還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上下游企業熟知基本面和現貨銷售渠道,特別是玻璃交割廠庫,自身的優勢更重要和明顯。尤其是產品進入交割環節,就可能產生期現套利的機會,實體企業對此更敏感。但不足的是,實體企業現貨思維根深蒂固,期貨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短時間現貨思維扭轉不過來,容易忽視市場資金和情緒的力量。
不過,令市場欣慰的是,時至今日,企業對待期貨的認識和態度發生了較大轉變,從抵觸排斥到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行業內涌現出一大批期現結合、合理利用期貨工具,并取得較好收益的現貨企業。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升,由最初的完全依靠期貨公司人員來指導交易,到現在企業培養出了自己的交易人員,在期貨工具運用、交易、分析等方面均充分展現出現貨背景結合期貨運作的巨大優勢。而隨著玻璃期貨的越來越成熟,其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焦勇剛說,“愛”掛嘴邊的同時也要用行動證明,金晶科技會堅守著對玻璃期貨的這份執著,一步一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