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回家之后,就可以直接上路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買車回來除了上牌、上保險以外,再去給汽車玻璃貼膜,一系列流程走下來,幾乎已經成為新手車主的必走過程。大家有沒有想過,玻璃膜真的非貼不可么?

什么情況不需要貼膜?一般來說,10萬元以上的車,玻璃本身都有一定的隔熱和防紫外線的效果,只不過作用不那么明顯。還有些配置高一點的車,會自帶隔熱玻璃,看上去玻璃會泛著點綠光,俗稱“綠玻璃”,更好點的車,在這個基礎上,后排車窗還有配上了隱私玻璃,都能達到隔熱和防紫外線的作用。原則上來說,大部分車型是不用單獨貼玻璃膜的。
那么既然原廠的車玻璃已經能滿足基本的隔熱需求了,為什么馬路上還有這么多車去貼膜呢?我們來看看玻璃膜到底有什么作用吧?
更好的隔熱
這個是大家首先會想到的作用,在現在炎熱的夏天,戶外停一小時車,車里就熱得不行了,空調開半天都緩解不過來。如果是一臺貼了玻璃膜的車,從體感溫度上,確實能感覺出比沒貼膜的車涼快一點,而且空調的效果也感覺發(fā)揮的也更快。
隱私
除了隔熱以外,這應該是貼膜的第二大原因了吧。通過貼顏色深一點的玻璃膜,可以讓車外看不透車廂里,變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女士們覺得更有安全感。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fā)生被砸車盜竊的幾率(小偷看不見車里的物品,見財起意的幾率降低),當然我們一直都希望大家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車內,從根本上規(guī)避風險。
安全性
這個估計很多人想不到,就是防爆。在發(fā)生意外玻璃破碎時,玻璃膜可以將玻璃繼續(xù)黏在一起,玻璃的細小碎渣不至于飛濺劃傷車內人員。雖然現在的風擋玻璃很多都是雙層的,中間有一層保護膠,但再加上一層貼膜起到的保護效果更好一點。
那么,究竟哪部分需要貼膜?一些國家對汽車玻璃貼膜其實有嚴格的限制,比如說在法國前擋風不可以貼膜,在德國,前排只允許貼透明膜,后排和后擋風可以貼深色膜,而在美國,每個州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各個國家有這些規(guī)定,也都是為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