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眼鏡片可以由透明變為半透明,那我們的窗戶玻璃又有何不可呢?其實智能玻璃的誕生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是它的價格非常昂貴,以至于通常只有昂貴的汽車才會用它,比如法拉利575M Supermerica。通過循環增加或除去電荷,它可以在五個色度上進行調節。
遺憾的是,盡管大多數智能玻璃可隔絕導致曬傷的紫外光,但它們仍無法隔絕讓人感到熱的近紅外線。好消息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Delia Milliron教授與她在McKetta化學工程系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了可同時控制上述兩種因素的材料。

當啟用“黑暗模式”的時候,這種電致變色材料可以像百葉窗那樣隔開90%的近紅外線和80%的可見光。而當你想要轉成“清涼模式”時(僅隔絕近紅外線),也只需要2分鐘的時間。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閃正常的窗戶,那就把它設置成允許這兩種光線都通過。與此同時,團隊還有一個概念驗證中的“溫暖模式”,即允許熱量通過以溫暖冬日的室內,但隔絕強光。
Milliron已經創立了一家名為Heliotrope Technologies的初創企業,以便推動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這一過程涉及兩個與沉積玻璃膜有關的解決方案。在將一層溶液沉積之后,先高速圍轉至干燥,后加熱至400攝氏度;接著覆上另外一層,然后再次加熱。MIT Tech Review稱,相比傳統制作方式,新方法更快更節能。Milliron在聲明中稱:“我們相信新架構的納米復合材料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模型材料,它可以設計打造成理想的雙波段電致變色材料”。對于建筑物來說,這種材料會是智能電致變色窗戶的理想選擇,Heliotrope希望首款商業化產品能在2017年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