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北方多個城市發布錯峰生產措施,不少地方涉及玻璃行業,但只有邢臺市明確玻璃限產。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限產對國內整體供給影響并不大,但邢臺首次玻璃限產將起到示范作用,未來玻璃限產可能覆蓋更多地區。
在總是企圖鉆環保空子的企業眼里,環保督察阻礙了經濟發展;而在第三方看來,環保督察”不僅是一場單純的‘問責風暴’,更是一場深刻的‘靈魂革命’。”
日前,環保部組織編寫了《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將環保法規落實到位,嚴厲打擊各方面的弄虛作假并將依法追求其法律責任。
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指故意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行為。
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所屬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篡改、偽造或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視情節輕重,可以分別給予警告、吊銷上崗證、調離工作崗位、撤職或者開除等處分。而其他負有環保監管職責的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有如上行為的,依法移送其主管部門實施處罰。
征求意見稿最后還對黨政領導干部也做出了限定,規定黨政領導干部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由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移送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中央環保督察與以往環保部組織的環保督查相比,”‘查’與‘察’的不同,折射出了所觸及深度的不同,中央環保督察可以直接與被督察的省(市、區)黨政一把手直接對話。”“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是中央環保督察在每個省(市、區)的必查內容。
在環保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崔書紅表示,過去有一些違法排污企業,大幅壓縮環保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劣幣驅逐良幣,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他說,“嚴格環境執法,一方面解決了一些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改善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對排污企業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常態,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