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的統計,2017年中國大陸共有4條11代面板線在建,同時多條8.5代線進入量產階段,預計全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200億元,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突破6000萬平方米,全球占比超過40%。持續增長的需求為全球新型顯示設備和原材料提供了主要市場。
“一年后,國內面板產業對G8.5高世代玻璃基板需求量至少在每月100萬片以上。”IHS高級分析師吳榮兵說。
液晶玻璃基板生產位于面板行業的最上游,同其他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一樣,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市場上享有定價權。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玻璃基板是平板顯示產業的關鍵材料,占據整個面板產品成本的20%。美日企業經過20多年技術研發和積累,壟斷了全球玻璃基板市場,獲取高額的利潤空間。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都是全球平板顯示的重要產地,但都沒有自己的玻璃基板企業。在歐陽鐘燦院士看來,沒有自己的玻璃基板企業,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很容易被別人“卡脖子”。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袁桐表示,從全球TFT-LCD用玻璃基板市場看,90%以上的份額集中在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電氣硝子、板硝子等幾大廠商,歐洲也有幾家公司可以生產,卻多是與日本廠家合作,份額尚不足1%。其中,康寧占據了全球42%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其次是日本旭硝子、板硝子、電氣硝子。
中國一直希望能夠加速玻璃基板的國產化,彩虹集團、東旭集團、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等本土企業大力推進玻璃基板國產化,目前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份額已達80%,但是在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及AMOLED生產線配套的TFT無堿玻璃技術工藝及生產技術上還有待突破,短時間內實現國產化配套還有較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