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建筑隨處可見,舉頭望去,城市內外到處斑駁迷離。玻璃幕墻的使用提升了城市的肌膚之美,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近些年,因幕墻玻璃自爆或脫落造成的損物、傷人事件頻發,引發社會與政府高度關注。那玻璃幕墻隱患如何解決呢?

為有效的避免幕墻玻璃自爆或脫落發生的事故,消除這一安全隱患。南城籍科學家包亦望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從理論到技術、從實驗到裝置,發明了一整套玻璃幕墻測試方法、評價技術及檢測儀器設備,突破了玻璃“癌癥”診斷及高層建筑玻璃墜落風險預測的瓶頸難題。

團隊專門研發玻璃幕墻檢測機器人,對有可能發生的自爆事故進行科學的檢測,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事故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超過10億┫的玻璃幕墻,大約90%的玻璃幕墻需要進行安全性檢測,而改造的前提就是有成熟的檢測技術和方案。包亦望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已成功為多家單位進行了玻璃幕墻檢測,檢測技術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得到了推廣應用。

包亦望與團隊成員在超高溫極端環境實驗室討論測試指標
隨著建材行業的發展,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這對材料的測試評價是一大考驗。如航空飛行器的外圍材料的溫度將處于1500度以上的超高溫極端環境。這使得材料在測試前往往處于“三無”狀態,即無方法、無標準、無設備,為此包亦望帶領科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和探索,研發出許多原創性的測試方法。

用作材料力學檢測的萬能試驗機夾具
“標準是當前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就是產業競爭的主導權。我要打破這種印象,讓中國標準走出去,爭取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檢測評價技術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包亦望說道。目前已經有五項自主研發創新技術被ISO國際標準組織接受制訂為國際標準。

包亦望
在包亦望建材評價檢測行業30余年的從業經歷中,獲得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也獲得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還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目前因突破了“玻璃癌癥”無法檢測的難題而獲得的第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已過公示期;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出版專著3部。
在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有一面專利墻,專門用作展示多年來科研人員獲得的專利成就,僅包亦望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專利就有五十余項。在包亦望看來,保持對一切問題的好奇心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養。“問題是想法的來源,搞科研就是要有一種鉆研、窮追不舍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