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企業涉外投資增長迅猛,先看一些業內動態。業內獲悉,由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境外投資條例已經呼之欲出,年內有望正式出臺。作為我國首部境外投資領域的法規,境外投資條例將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我國境外投資做出頂層設計,明確境外投資的內涵和外延,以及鼓勵和禁止的方向。
據了解,境外投資條例將對現有部門規章進行清理整合,對境外投資的定義、審批程序、人員出入境、資金融通、利潤分配及利潤再投資、稅收政策等作明確規定,也會對境外投資行為作出鼓勵類、禁止類等區分。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于2013年躍上1000億美元大關,存量于2015年超過1萬億美元大關。中國已成為直接投資領域的凈資本輸出國,年度投資規模高居世界第二。顯然,境外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和國際收支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伴隨“一帶一路”的實施,其國際影響也將極大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境外投資領域的國家級法規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迅猛發展,增量規模已經超過了吸收的外資。2016年我國企業非金融直接投資同比增長54%,投資規模已經高達1700億美元。作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對外投資合作不僅涉及投資,也涉及重大經濟外交戰略布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國家間開放協議的履行以及一大批跨國公司的培育等。
實際上,無論是國家戰略布局還是企業轉型求變革。對外投資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就老王所接觸過的企業無論國企民企,現在都熱衷于對外投資。對外投資幾大類型及分析:
國家政策,戰略布局類:這種投資以央企和國企為主,尤其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如汽車、高鐵、石油、水電站、鐵爐、能源,礦場等壟斷暴利行業。國有企業多有投資或者合資設廠,更推薦直接參股或者控股。尤其是在前幾年國際礦價、油價變動巨大的時候,沒有控股權就沒有議價權。就鐵礦這一個具體案例分析,國際礦價變動對日本鋼鐵業幾乎沒有影響,因為有直接控股。尤其是就目前的政策下,民間資本短時間內無法分到大塊蛋糕。隨著國家經濟政策逐漸放寬,相信民間資本未來大有市場可做。
國內運營成本增長:近10年來國內用地成本、人力成本上漲迅猛,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厚利游戲規則下多遷往東南亞。典型案例:一線快消品品牌,如H&M,ZARA,優衣庫等等,前兩年穿的還都是Madein China,現在都是孟加拉國柬埔寨泰國等等,勞動力成本、用地成本、政策優惠,行業大勢所趨,內地已經失去勞動力紅利時代。
另一個典型案例福建福耀玻璃,2014年1月11日美國俄亥俄州宣布,福耀玻璃斥資2億美元,收購通用汽車位于俄州的一家通用公司老工廠。在境美國投資設廠的直接好處是免去關稅以及極有可能出現的傾銷政策風險。就福耀玻璃具體分析,除了美國物流成本高于高內,能源成本相當于國內50%,用地成本幾乎不到國內10%甚至5%,勞動力成本雖然單價高但多數員工都是熟練工人,工廠自動化程度高。稅收政策優惠也大,
法律法規以及關稅規避:典型的是格力在巴西建工廠,以巴西為代表的國家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當地建廠,就投入產出比,并沒有國內直接生產劃算,但關稅以及傾銷稅能免去很多。直接投資境外工廠并不能帶來獲利最大化,但對于政策風險規避,絕對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另一個是直接參股境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