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玻璃博物館里最熱鬧的地方,當屬熱玻璃表演。然而,熱火朝天的吹制工藝其實并非玻璃唯一的成型工藝。就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年輕女設計師滕元元甘坐“冷板凳”,一直專注著更復雜、但也更低調的玻璃窯鑄工藝。今年,她參加了“2016上海市民手工藝大賽”,玻璃窯鑄作品“臥鹿香合”一亮相,便引起了不少關注。


“臥鹿香合”
不善言辭的她找到了心儀的“玻璃”
“能不能把你要問的寫下來,我用文字回答你。”這是滕元元接受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纖弱、文靜的她并不善言辭,卻自言沉默寡言的內向性格正是自己愛上手工創作的原因之一。“做手工藝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可以相對快速地呈現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許多步驟都能夠獨立完成,自己控制時間,省去了與其他人溝通商討的環節。”
滕元元第一次接觸玻璃制作,是在上海大學讀書時,美術學院開設了玻璃制作的公共選修課。專業是工業設計的她上了課之后發現,自己對這門課有著超乎想象的熱衷。“可能是女生天生就對于這樣亮晶晶的東西有好感,能親手將熔融狀態的玻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這堂課教的是玻璃制作,滕元元很輕松地就拿到了高分。漸漸地,她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工藝,老師見她好學,就在課外教她更為高階的窯鑄技法,盡管工藝復雜,但是對于細節有更強的表現力,這更令滕元元癡迷不已。

滕元元創作的月球鎮紙
問起為何眾多手工藝中獨獨玻璃藝術最吸引她時,滕元元說出了一番頗具哲理的話:“玻璃真的是一種很美妙很神奇的材質,可以透明如隱形,也可以深沉如朽石。它能經歷時間漫長無情的腐蝕而保留住初始的樣子,卻經不起也許是一次不經意的小磕碰。它是一種帶有迷人意象的矛盾綜合體。”
畢業后,滕元元成為一名專職的品牌玻璃設計師,也為上海玻璃博物館設計制作各種玻璃紀念品,博物館里很熱門的玻璃互動DIY制作項目也是由他們的團隊提供的。
在身邊很多朋友看來,滕元元不喜歡聚會旅游,總是一個人待著,有些孤僻。“我就是喜歡一個人玩手工、做東西,這才是我最開心最自然的時候。”幾年工作下來,滕元元自己家里也變成了一個能夠舞刀(各種雕刻刀)弄槍(雕刻機研磨機)的小工作室。
出爐前永遠不知道成品長什么樣
滕元元專精的玻璃窯鑄工藝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技術,工序繁瑣,制作成本高,但其對細節的表現程度是其它玻璃制造工藝無法替代的。它類似于青銅器的失蠟法鑄造,首先要根據想要的形狀制作硅膠模,將熔化后的蠟倒入后做成蠟模。精修一番后,用耐火石膏包裹于其外。加熱烘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整個石膏模變成空殼。
在滕元元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了兩排大小不同的窯爐。她介紹道,這些便是進行制模后的燒制的地方。在石膏模中填充好玻璃碎料后,再放入專用的玻璃窯機進行燒制。溫度至少在900攝氏度以上,兩天之后才能得到最終成品。“每一個石膏模只能用一次,因此每一件窯鑄玻璃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手工制作的獨特魅力。”
相較于吹制玻璃可以在制作過程中隨時對鐵管上的玻璃料進行調整,窯鑄玻璃只有在出爐后才能看到效果。滕元元說,窯鑄玻璃制作者必須靜心并且細心地處理整個窯鑄流程,玻璃燒成之后就很難再進行細節的整修,因此稍有一點疏忽就會導致不可逆轉的失敗。爐溫、模具、玻璃料的量都必須精心準備,否則很有可能導致一窯的玻璃全部成為殘次品,因此窯鑄玻璃成品率并不高。
在滕元元剛工作的5年,她做的工作一直是模具的精修,很少接觸設計層次。直到這兩年才開始進行獨立的設計,自己的種種奇思妙想也終于有了用武之地。這一次她用來參賽的“臥鹿香合”也是她的得意之作。香合是古人用來盛放香餅香丸的器物,秦漢時期就已出現。自古以來,不少匠人都喜愛給這類功能器物創造出一個特別甚至充滿童趣的外形,或見其可愛,或取其寓意。滕元元平時就對鹿靈動的形象頗為喜愛,因此她選擇以鹿作為原型制作香合。
記者拿起這件作品端詳一番,若是不加細看,會以為這是一只圓潤可人的小鹿正靜靜地酣睡的擺件。其實底部別有洞天,底部開蓋后就成為一只實用香合,大小正適合放入幾片香氣怡人的沉香,亦或是置入新采摘的金桂點綴書桌。
她還拿出她創作的另外兩件玻璃作品,一件是半球型的透明鎮紙,頂部光滑,底部則蝕刻成月球表面凹凸起伏的樣子,看似普通的表面下大有心思。另一件是一條銀絲手鏈,用柔軟銀絲纏繞起細小的玻璃珠,她說這條手鏈的創意來自于綻放的煙花,將瞬間的美留存在小而美的首飾上。

用銀絲和玻璃珠做成的煙花首飾
談到如何獲得設計靈感,滕元元說,保持好奇心和玩心是創作的必要心態,富有創造力的手工創作需要在技藝熟練的基礎上去突破一些舊有規律,去實現一個個理想中的美好物件。
玻璃藝術品的尷尬境遇
其實,玻璃窯鑄工藝是一項相當古老的技術,早在吹制玻璃出現以前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但吹制玻璃工藝更為簡單,觀賞性也更強,所以普通人自然對窯鑄玻璃很不了解。”滕元元說。
大眾不僅僅對于窯鑄玻璃的了解度低,對于玻璃高級設計的接受度也很低。“同樣是窯里燒出來的東西,似乎陶瓷的身價天然的身價就比玻璃高上不少。對于定價高的玻璃藝術品,很多人都會說‘再好看也只是塊玻璃’。”
滕元元從大學畢業時,教她制作玻璃的老師也有兩個研究生在同一屆畢業,但是他們倆最終都沒有進入玻璃行業。玻璃設計本來就相對小眾,需要的人才相對較少,加之大家對玻璃這種材質天然的“輕視”,使得玻璃設計行業從業者收入相對低一些,讓不少有志于手工藝品設計的人選擇了珠寶、陶瓷作為自己的主業。
問起未來的打算,滕元元堅定地表示自己今后還會繼續走玻璃設計這條道路。未來,她希望嘗試將窯鑄技法運用到吊燈這樣的大物件中,實現更大、更精美的創作。“玻璃有許多成型工藝,很有趣很好玩,相信玩多久都不會覺得膩。我希望自己能將玻璃這項熱愛的事業認真地,頑固地進行到底。”說這話時,這個文弱女子內心通透,頗似那晶瑩剔透的玻璃,纖弱敏感,卻在時間的磨礪下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