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邁入“顏值時代”,金屬中框+雙玻璃方案風潮漸起
在智能手機性價比快速提升的過程中,消費者對于硬件指標的辨識度下降,而外觀創(chuàng)新則是最直接的差異化途徑。我們認為,金屬機殼由于其固有的電磁屏蔽特性導致外觀上不可避免的缺陷以及與新興技術的不匹配,未來在OLED柔性顯示、無線充電、3D玻璃等技術日漸成熟的基礎上,“金屬中框+雙玻璃”方案大概率成為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機的外觀潮流。可以看到在2015-16年間采用雙玻璃方案的機型明顯增多,僅16年發(fā)布的就有約12款,其中采用3D玻璃作為后蓋板的達到5款,重視無線充電技術應用的三星更是成為玻璃機殼的忠實擁躉。

2.5D、3D技術推升玻璃蓋板單價,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2D、2.5D、3D玻璃手機面板的單價大約為10元、25元、70元。
根據(jù)IDC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規(guī)模的預測,2016-2018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5.1億、15.9億、16.7億部,參照金屬機殼滲透率提升的歷程,以當前玻璃蓋板產(chǎn)品單價水平測算不同玻璃機殼方案的市場空間:2018年,2.5D+2.5D方案下玻璃機殼的市場空間可達300億元,2.5D+3D方案下玻璃機殼的市場空間可達570億元,3D+3D方案下玻璃機殼的市場空間可達841億元。由此計算可得,17年三種方案較當前“2.5D+金屬機殼”方案所對應的玻璃蓋板產(chǎn)值同比增長100%、280%、460%。
公司是國內(nèi)玻璃蓋板加工龍頭,將顯著受益玻璃機殼興起
由于智能手機端的玻璃蓋板產(chǎn)品具有高定制化、高精度、多學科綜合運用的技術特點,對企業(yè)的設計、研發(fā)、加工能力有很高要求,推高了行業(yè)的技術壁壘。公司在2.5D、3D玻璃技術領域深耕已久,早在上市之初公布的94項專利中就涉及10余項自主研發(fā)的3D玻璃技術相關專利。14年便自主研發(fā)完成了2.5D/3D玻璃熱彎成型技術和熱熔成型技術,15年通過新的絲印技術大幅降低了3D產(chǎn)品的后期處理成本。為抓住厚積薄發(fā)的良好機遇,今年4月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9億元,其中16億元用于建設“3D曲面玻璃生產(chǎn)項目”,該項目計劃年產(chǎn)能2700萬片,預計年收入67.8億元,年凈利潤11.2億元,建設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