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感染性眼內炎玻璃體注射的風險很小。外用抗生素預防注射后眼內炎的作用仍然是有爭議的。
玻璃體內給藥
玻璃體腔內給藥的優勢是在預定的組織內獲得即時療效。所有注射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而歐洲國家推薦注射在手術室進行,其他國家注射在小手術或常規檢查室無菌條件下進行。
抗凝及玻璃體腔注射
術前停用抗凝治療相關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血栓栓塞或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單抗研究試驗中觀察到的眼出血發生率低的患者維持華法林。在濱海的試驗中,共有60名參與者接受華法林治療,平均22次(SD,3.6)注射。在1318個連續注射沒有發生局部出血。所有作者同意,華法林治療患者眼內注射不會引起眼出血。
用聚維酮碘消毒注射表面
人們普遍認為,感染性眼內炎玻璃體注射的風險很小。外用抗生素預防注射后眼內炎的作用仍然是有爭議的。弗蘭克霍爾茲醫生強調目前沒有研究表明,減少結膜細菌可能導致眼內炎的風險降低。Saxena醫生強調任何積極的外部感染的治療,包括重要的瞼緣炎,是每個玻璃體腔注射前的強制性措施。感染預防的首要目標是盡可能減少注射野周圍的菌群??梢杂镁劬S酮碘消毒眼瞼,給手術部位適當的隔離和術后應用抗生素。為了降低眼內炎風險的關鍵,是充分消毒皮膚,睫毛,結膜。眼瞼和睫毛,通常是用10%聚維酮碘擦洗。大多數的美國人主張將3滴0.5%聚維酮碘放在結膜囊幾分鐘,同時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無菌生理鹽水預防角膜干燥和磨損。德國研究者主張,用1%或5%聚維酮碘沖洗結膜囊減少結膜細菌。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可采用3~4根無菌棉簽浸泡4%利多卡因貼敷注射區30秒。另外的方法是用2%利多卡因凝膠球結膜下注射。局部滴利多卡因導致更少的球結膜水腫。多數中心已停止使用凝膠,局部滴眼液似乎有足夠的麻醉誘導。
注射技術程序推薦
人們普遍認為,注射部位應位于角膜緣后3.5-4mm。Saxena醫生強調,每次注射部位應該相隔一個鐘點,以免在同樣的部位重復注射造成傷口滲透,誘導玻璃體嵌入鞏膜針孔。
通過鞏膜切口的角度要稍傾斜,隧道或徑向切口可以保持開放誘發玻璃或藥物結膜下回流,造成眼水腫甚至低眼壓。用30號針頭垂直插入,有可能造成鞏膜小孔向外滲漏。注射針頭插入深度介于5-7 mm。使針尖位于中間的玻璃體,將藥物輕輕注入玻璃體腔。

圖1注射過程的示意圖:先將球結膜向上移動,這樣穿刺后球結膜和鞏膜穿透孔的部位不會彼此重疊。針頭進入外層鞏膜以后,針尖向上移動再作全層穿透,術后不容易發生傷口滲漏。

圖2注射部位注射后15分鐘前節OCT檢查(Visante):徑向穿刺傷口仍然可見是開放的(左圖),而斜行注射部位OCT檢測不到開放傷口。
穿刺針的直徑應小于27號以減少傷口滲漏的風險,而大多數液體注射用30號穿刺針。穿透鞏膜所需的力量幾乎為30 號-甚至31號針頭的兩倍。大針可能不一定導致病人更多的痛苦;但可能會誘發更多的回流或結膜下出血。此外,注射前要注意檢查是否為鈍化的針尖。
注入量應限制到0.15毫升以免造成眼壓升高
眼部并發癥:Fung的調查每只眼視網膜脫離發生率為3.9%,或每次注射發生率為0.9%,眼內炎的總體患病率調查(包括偽眼內炎)每眼為0.9%,或每眼每次注射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