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玻璃現貨市場呈現普漲態勢,廠家漲價范圍進一步擴大。從河北沙河、湖北延伸至全國其他地區,不少地區還開啟了多輪漲價。華東地區多數玻璃廠報價上調20~60元/噸不等,華南地區主流玻璃企業價格上漲20元/噸,部分企業仍有漲價計劃。令市場關心的是,當前,玻璃廠家持續漲價的“底氣”從何而來?
據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介紹,本周玻璃現貨市場延續走好,現貨價格調漲,庫存去化從河北擴展到湖北再到全國其他主流產銷區,湖北市場報價連續多輪跟漲,華南地區漲價頻次也較為密集。
對此,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壽佳露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前期河北沙河、湖北產區作為玻璃價格的風向標,漲價較快,導致地區間不平衡,外圍地區也在本周接力補漲。
在業內人士看來,玻璃現貨價格持續走高與樂觀的宏觀氛圍及期現貨價格的正向互動存在密切關聯。
“目前浮法玻璃供需基本面有一定改善,尤其是供給端改善較為明顯。”申萬期貨能源化工高級分析師陸甲明表示,以今年為例,上半年玻璃日熔量最高時一度達到17.65萬噸,與2021年日熔量17.67萬噸持平。伴隨著供需偏弱格局逐步確立,玻璃現貨價格持續走低,生產毛利不佳,產業企業也逐步意識到供需的弱勢狀態,開始對供給端進行調整。
經過長期的調整,玻璃整體的日熔量逐步下降到16萬噸左右,供給端下降大幅降低了供需面的壓力。尤其是9月下旬,伴隨著多項政策推出,市場信心進一步改善。“國慶假期后上游生產企業庫存大幅下降了1000萬重箱,截至上周,已經降至5000萬重箱的水平,庫存端壓力有了初步的緩解。”在陸甲明看來,現貨面階段性改善,是生產企業在本周試探性提價的主要因素。
盤面上看,玻璃期貨主力合約一度升水沙河現貨超過100元/噸,升水湖北現貨200元/噸。壽佳露表示,“這樣的基差提供了很好的入場機會,中下游積極補庫,現貨市場迎來正向反饋。數據上也反映出基本面的改善,比如供應端冷修加速,日熔量跌破16萬噸,供應收縮的情況下疊加年底趕工及10月旺季各地下游訂單環比好轉的情況,刺激了深加工企業的補庫以及現貨漲價。”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以來,市場累庫預期被打破,玻璃市場呈現持續去庫態勢,玻璃廠家多數時間維持“低庫存”策略。
對此,壽佳露介紹說,10月以來,玻璃市場確實呈現出持續去庫態勢,主要是中下游補庫引發的。除剛需之外,現貨端跟漲及需求改善預期增加了貿易商囤貨需求,河北沙河、湖北等地期現貿易商積極拿貨,這意味著一部分庫存從上游廠家轉移到中游期現及貿易商手中,緩解了玻璃廠自身的壓力。
“在連續一個月的期現貨價格上漲過程中,玻璃企業庫存得到一定程度去化,其中,沙河庫存降至相對低位,為玻璃企業推升價格和利潤提供了適宜的基本面環境。”魏朝明表示,如果條件允許,生產企業是不愿意持有大量產品庫存的,以避免資金過度占用及存貨跌價損失。
伴隨著庫存的消化,玻璃生產企業在供給下降后,會維持一定的低庫存情況。“低庫存策略,體現出實體企業穩健經營的心態。”陸甲明表示,目前行業普遍盈利情況不佳,企業大幅度備庫的意義并不大,這從側面反映出行業整體供給能力依然較為充裕。
在陸甲明看來,目前北方地區總體處于季節性走弱的周期中,對生產企業而言,低庫存策略或將延續。
然而,魏朝明認為,當前生產企業庫存去化是宏觀產業價差結構及季節性因素等多重有利條件共振的結果。“一些因素后期或逐步發生變化,玻璃行業仍有從去庫轉向累庫的可能。”他稱。
同樣,壽佳露表示,玻璃企業的低庫存狀態是否延續在于實際需求能否迎來實際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周三,華中、華東、西南等地現貨價格仍有調漲,從最新情況看,本輪行情的“發動地”沙河地區貿易商玻璃報價已經開始走弱,玻璃價格上漲趨勢或面臨需求終端的驗證。在魏朝明看來,期貨盤面升水現貨幅度縮窄或抑制現貨市場,基于此,建議玻璃生產企業及期現企業關注期貨顯著升水現貨的賣出套保機會。
“短期玻璃現貨市場延續漲價的難度比較大。”壽佳露稱,一是當下的漲價加注了宏觀預期,現實基本面尚未跟隨;二是目前中下游庫存仍處于相對高位,進一步補庫的動力不明顯;三是持續漲價可能會改變冷修的斜率和預期。在她看來,后續影響玻璃走勢的關鍵在于冷修的斜率能否保持、中游庫存的釋放及真實需求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