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快速下跌后,玻璃期價開始觸底回升,市場情緒階段性好轉。
玻璃需求不振,供過于求問題顯性化,玻璃廠原片庫存居高不下,是本輪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9月份之后玻璃需求存在改善的潛力,且當前價格已逼近煤制工藝理論現金成本,供給收縮預期增強,玻璃價格的下跌趨勢可能相對放緩。
需求季節性改善驅動尚存
浮法玻璃的需求終端是房地產與汽車,其中房地產行業占比超70%,汽車行業占比不足20%。
2024年前7個月,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5.41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8.6%,較歷史同期峰值下降46.7%。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與房地產項目相關的玻璃需求也相應減少。
汽車行業景氣度偏高,但邊際降溫跡象顯現。今年前7個月,國內汽車產量累計同比增長3.4%,銷量累計同比增長4.4%,出口累計同比增長28.8%。7月份汽車產量同比下降4.8%,銷量同比減少5.2%,均由正轉負。汽車用玻璃需求增速邊際放緩,且其在浮法玻璃終端消費中的占比較低,難以對沖地產相關玻璃消費的下滑。同時,今年前6個月,浮法玻璃凈出口為9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7萬噸大幅減少,也未能形成對內需的有益補充。
據估算,今年建筑企業住宅竣工面積同比下降約15%,老舊小區改造、二手房裝修等地產相關需求同比增長3%,汽車產銷同比增長5%,全年玻璃需求同比將減少3.8%,其中上半年玻璃需求同比下降4%。終端需求不足,浮法玻璃的直接下游——玻璃深加工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和新訂單天數也明顯低于去年同期。7月中旬,玻璃深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24.7%,去年同期為32.4%,二季度以來新訂單天數持續下降,7月底已降至9.7天。
四季度浮法玻璃需求存在季節性改善預期,但同比降幅難以修復。
房建需求方面,四季度一般是房地產集中竣工交付階段。歷史數據顯示,每年的前7個月房地產竣工面積占當年竣工面積的比例低于40%,四季度竣工面積占比在50%~60%。所以,下半年為傳統玻璃消費旺季。但本輪房地產竣工周期性下行尚未結束,且房企資金壓力制約地產竣工交付能力。10月底之前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速將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項目加速,預計8至10月專項債發行規模將超過2.1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0.8萬億元。同時,專項債資金投向老舊小區改造的比例由去年的2.6%提高至2.8%。老舊小區改造進度加快,浮法玻璃需求改善潛力較大。但截至今年8月初,全國累計開工老舊小區改造數量已經達到25萬個,遠超2020年住建部摸排的17萬個老舊小區數量。未來老舊小區改造的空間可能逐漸下降。
此外,汽車產銷季節性特征也較為突出,8至12月一般為每年的汽車產銷旺季,可完成當年產銷總量的46%左右。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高,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升,歐美等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限制性政策增多,未來汽車產銷同比增速可能邊際放緩。

圖為房地產竣工和新開工面積同比(%)
行業落后產能出清勢在必行
由于2023年浮法玻璃產線持續復產,2024年一季度浮法玻璃運行產能重回歷史高位,峰值達到17.62萬噸/天。浮法玻璃行業供過于求的矛盾逐漸顯性化,玻璃廠原片庫存由年初的3225.5萬重量箱逐漸增長至8月16日的6743萬重量箱,僅低于2022年同期最高值105.76萬重量箱。即使在今年上半年的需求旺季,4至5月浮法玻璃部分產線冷修,運行產能一度跌破17萬噸/天,玻璃廠原片庫存也僅階段性下降至5805萬重量箱。

圖為浮法玻璃生產利潤和運行產能
隨著浮法玻璃行業供過于求矛盾的逐步積累,玻璃期現價格連續下跌,玻璃廠逐漸出現大范圍虧損。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從5月下旬起,浮法玻璃天然氣制工藝由盈利轉為虧損,8月上旬浮法玻璃煤制工藝盈利能力也下滑至盈虧平衡附近。
據了解,上一輪浮法玻璃行業虧損發生在2022年下半年。2022年浮法玻璃運行產能峰值曾達到17.35萬噸/天,玻璃廠原片庫存最高突破8000萬重量箱,嚴重供過于求使得浮法玻璃行業盈利能力陷入低谷。歷史數據顯示,2022年5月下旬至2023年4月中旬,玻璃天然氣制工藝和煤制工藝同時虧損,持續時間接近1年,其間最大虧損幅度分別為260元/噸和258元/噸,成本相對更低的石油焦制工藝也于2022年11月中旬至2023年1月上旬進入虧損狀態。
當時玻璃廠剛剛經歷兩年大幅盈利周期,資金實力較為雄厚,加上高齡窯線檢修訴求增強,因此,2022年下半年,浮法玻璃企業快速啟動冷修,行業運行產能由2022年高點的17.35萬噸/天一路降至2023年低點的15.63萬噸/天。隨著玻璃運行產能的連續下降,玻璃廠原片庫存于2022年8月結束增長,轉為高位震蕩。2022年三季度,國內穩地產政策全面加碼,保交樓工作推進,2023年房地產竣工周期大幅回暖,浮法玻璃庫存快速消化。
本輪浮法玻璃企業冷修啟動較早,今年4至5月浮法玻璃運行產能一度降至17萬噸/天以下,但隨著玻璃原片庫存轉降,以及玻璃價格的反彈,浮法玻璃產線冷修暫告一段落,直至7月下旬,產線冷修才再次啟動。截至8月16日,隆眾口徑數據顯示,今年浮法玻璃累計產量同比已增長6.6%。目前浮法玻璃日熔量已降至16.78萬噸,但仍不足以扭轉供過于求的市場格局,玻璃存量庫存難以快速消化。
目前沙河地區浮法玻璃現貨價格已跌至1288元/噸,玻璃期貨2409合約價格最低觸及1218元/噸。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當前浮法玻璃天然氣制工藝生產成本為1682元/噸,煤制工藝生產成本為1263元/噸,根據成本公式估算,當前天然氣制工藝玻璃理論生產成本約1500元/噸,煤制工藝玻璃理論生產成本約1250元/噸。天然氣制工藝生產虧損超過200元/噸,煤制工藝盈利水平也已大幅降低。即使考慮到純堿行業已進入供過于求周期,純堿現貨價格存在跌破氨堿現金成本的風險,即有200元/噸的續跌空間,理論上,浮法玻璃行業55%的天然氣制工藝產能冷修風險也極高,18%的煤制工藝產能冷修也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地產竣工周期性走低、老舊小區改造進度同比偏慢,以及二手房成交同比增幅縮窄是浮法玻璃需求持續下行的重要原因,預計今年浮法玻璃需求同比降幅約5.4%。進入9月份后,受季節性規律影響,以及政府債券發行提速等存量穩增長政策落實、增量穩增長政策推出的支撐,浮法玻璃需求存在階段性改善的驅動。
同時,大幅下跌后浮法玻璃價格已逼近煤制工藝的理論現金成本,行業55%的天然氣制工藝產能虧損超200元/噸,18%的煤制工藝產能已基本不盈利,玻璃供給收縮、行業大規模冷修的驅動明顯增強。浮法玻璃運行產能已由17.35萬噸/天下降至16.78萬噸/天,但仍不足以扭轉行業供過于求的格局,難以消化存量玻璃庫存。預計浮法玻璃產線冷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綜上所述,供過于求背景下玻璃價格重心下行的驅動較為明確,但當前估值已偏低,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供給收縮預期增強,而需求存在季節性改善的可能,預計玻璃價格單邊跌勢會階段性放緩,近期玻璃期價已有所反彈,繼續追空性價比降低,投資者可關注近月合約賣出看漲期權的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