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近期走勢回顧
今年年初的淡季累庫下跌,一直持續到3月底,直到下游有緩慢的補庫才有所放緩,加權合約價格從1月初的高點1966元/噸一路下跌至3月底的低點1420元/噸,下跌546元/噸,或-27.8%。隨著4月小幅度去庫和政策預期,盤面重新迎來一波上行,到5月底,最高達到1767元/噸,上漲347元/噸,或+24.4%。到了6月初,對于雨季來臨的累庫擔憂和地產數據大幅不及預期,玻璃期貨進入了一段流暢的下跌,直到近日低點1525元/噸。

二、玻璃近期基本面情況
供應端:5、6月份產線的冷修進度較一季度明顯增加,共有10條產線冷修(日熔減量7600噸),5、6月份復產和新點火4條產線共3150噸日熔增量。如果對比年初,現在的日熔凈減量3310噸。
需求端:表觀需求量近期有加速下行的趨勢,一方面季節性淡季中下游拿貨放緩,另一方面地產數據讓市場擔憂長期需求下行或將快速到來。
庫存端:相較于4月下旬,當下庫存并未明顯降低,同時近兩周累庫有加速趨勢,(庫存5982.7萬重箱,+169萬重箱,或+2.9%)。
利潤端:作為行業成本中值參考的煤制氣利潤近幾個月變化不大,根據我們自己的模型調整來看,高成本的天然氣制企業當下基本處于盈虧平衡狀態,行業雖然利潤有所收縮,但尚未虧損。




三、市場博弈點
1、政策的刺激力度問題
近一兩年,關于政策刺激給出的預期是玻璃交易的重要部分之一,而市場進入一個不斷期待預期、不斷證明/證偽政策預期的循環之中。不斷交易政策預期的優點是會和政策及宏觀關聯度較高,缺點是產業的影響因素減弱,產業環節中的累庫/去庫進程尚沒有開始,盤面價格就已經走了很長一段。
2、地產的影響傳遞問題
在建工程量如蓄水池,確實很難評估,尤其是中間加入了保交樓的脈沖影響,部分脫離了正常施工節奏。而去年年底住建部公告中,當時保交樓完成量已達到80%,正常邏輯看,脈沖需求消失,盤面會進入不回頭的下行中。而4-5月份的政策預期以及部分的去庫,又重新拉起了盤面情緒,直到施工累計同比加速下行、當月同比大幅下行,多頭的支撐似乎消失,盤面在大跌后進一步下行。
3、產線減產問題
理論上,玻璃廠進入虧損后,就面臨冷修的壓力。但是參考第三方數據后發現有所出入,即使持續虧損也沒有產線大量檢修,直到我們重新調整利潤數據,發現行業目前仍處于盈虧平衡,因而現貨價格進一步普跌后才有部分高成本產線的冷修壓力。
四、后市觀點及策略
1、重要會議預期
考慮到7月的重要會議,不排除有重大刺激帶來的預期和情緒好轉。而相關的政策即使有,多半更加偏向整體、偏向全產業,玻璃作為地產的尾端品種,受到政策刺激后,仍要面臨實際需求的兌現問題。因而,重大事件預期的刺激可能是反彈空的機會。
2、需求的下行節點
依據對前后端數據的擬合,從當月同比來看,8-9月份可能從移動平均的角度與去年持平,并開始進入更明顯的需求萎縮期。而對應的可能是今年存在“旺季不旺”的情況。
而從價格結構的考慮,空近月并不斷移倉,或者空遠月等到轉為近月后的移倉,可能變成震蕩下行中的主要操作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