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海正在打造“全域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焚燒殘余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屬、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如何資源化已成為行業專業機構探索的話題。
獲悉,上海通過熔融技術實現二噁英焚毀和重金屬無害化,使得焚燒殘余物的污染屬性向資源屬性轉化,成功探索出一條資源化轉型之路。

焚燒殘余物電阻耦合熔融玻璃化處置線中控室( 上海環境集團供圖)
當日,記者走訪上海環境集團下屬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下稱:固處公司)了解到,利用電阻爐熔融技術處置焚燒殘余物,解決了高溫熔融能耗高、煙氣量大、運行不穩定等問題,填補了國內焚燒殘余物電阻爐高溫熔融技術的空白,推動了資源化產業創新和技術提升。
2020年,固處公司啟動了處置規模1.5萬噸/年的焚燒殘余物電阻耦合熔融玻璃化處置線。這項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于2022年底正式建成。據介紹,2022年底,固處公司建成了處置規模1.5萬噸/年的焚燒殘余物電阻耦合熔融玻璃化處置線,主要處置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焚燒后產生的爐渣和飛灰,并通過添加一定比例的輔料,控制熔融溫度在1400℃以內,使其形成可流動的熔融玻璃態,冷卻后的玻璃體可以被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目前,玻璃體經過第三方檢測滿足《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的要求。

焚燒殘余物電阻耦合熔融玻璃化處置線(上海環境集團供圖)
在節能、減排、無廢的理念下,固處公司針對高溫熔融高能耗、短壽命、低穩定性等問題,制定科學、系統的工藝方案,采用低能耗、低污染、智慧化的工藝設備和技術手段,使處置線運行過程實現低能耗,煙氣排放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達到清潔生產、資源節約的要求。
據介紹,固處公司焚燒殘余物電阻爐高溫熔融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入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名錄》。
上海環境集團方面表示,要對標與轉化,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好上海的最新要求,持續與科研院校緊密合作,共同開展環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為灰渣資源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積極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無廢細胞”“無廢工廠”,廣泛傳播“無廢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