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企業供圖
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手機上架開售,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在致用戶的一封信中,華為再次強調其搭載“昆侖玻璃”的強抗摔性能。
而去年9月,華為首發一代昆侖玻璃,在當時已經引發過一波關注和熱議。
當華為手機把“昆侖”玻璃反復作為其亮點隆重推向市場,重慶兩江新區的這家蟄伏了8年的民營企業才浮出水面。昆侖玻璃獲得了業界首個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認證,也是目前全世界強度最高的電子玻璃。
記者 廖洋益:它這么抗摔,原理是什么呢?
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 白一波:微晶玻璃經過高溫長晶以后,里面就充滿了納米級的小晶體。每片玻璃邊上,有很細小的裂紋。受到沖擊以后,裂紋就要擴散,有晶體在里面就阻礙了擴散。
適當的溫度,給它物理化學環境才產生晶體。
這背后,還有成千上萬次的配比試驗和成噸的報廢嘗試。
有數據統計,智能手機50%的售后處理,都是由于不慎跌落導致的玻璃面板破碎,而90%的蓋板電子玻璃雖然在中國進行深加工,但是其核心技術一度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并且占據著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廖洋益:公司是什么時候開始跟華為合作?
白一波:2019年美國制裁華為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正在談合同。他們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這樣一款產品,這個產品主要是一直是被美國、德國、日本壟斷的。壟斷就是人家供應的多少、供應的價格、供應什么樣的材料給你,都由別人說了算。
廖洋益:大家對于特種玻璃其實還不是特別的了解,就覺得特種它是一個很小眾的材料。
白一波:包括還有我們醫藥的疫苗,試管玻璃,我們現在很多都依靠進口。這也是特種玻璃,主要是在德國制造。

廖洋益:把特種玻璃的這種自主創新權抓在自己手里,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白一波:非常重要。比如說像我們的飛機。中國發展大飛機,如果哪一天人家這玻璃不給你,你飛不起來。還不說其它的,現在我們很受限。為什么國家要反過來,要強調制造業,因為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強國之本。沒有高端制造業,沒有精密制造業,就沒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先進的國防工業。

憑借玻璃原片產品的出色性能,鑫景特玻還收到了民用飛機材料產業發展聯盟發來的表揚信,稱公司全力推動“航空鋁鋰硅玻璃原片的研制攻關,切實保障了國產C919大型客機的取證與交付”。
廖洋益:我知道您之前是做房地產開發。在其他人看來,您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了。2014年的時候,是什么契機說要來做特種玻璃?
白一波:那個時候房地產很好,但是房地產作為一個產品來講,終究會過剩。所以說找到新的方向、新的產品、新的市場、新的賽道。那個時候,國家有很多政策,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 ,解決高端發展高質量發展。企業主要是以你的產品,來定義你這個企業。所以說,我們想到能夠做一些能夠解決國家需要的,解決市場現實需求的產品。當初智能手機剛剛開始,國外很多企業包括一些臺灣企業來投資。投資以后,生產很多GDP,當時給這個城市沒有帶來多大的幫助,就是簡單就業,就是低端就業。而這些材料,都要靠國外來進口。那個時候,我就碰到我們首席科學家,他就跟我講這個事,其實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發展一直在關心這個事情,這個材料是中國的所需要的。
那時候,國內做特種玻璃的多數集中在央企和上市公司。
一家民營企業想參與其中,既要有眼光,還要有膽魄。
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公司最艱難的時候,甚至電費都要高管們一起湊。
隨著搭載昆侖玻璃的華為系列手機的面世,鑫景特玻開始在全球業界聲名鵲起。今年年初,公司成功獲得深創投新材料基金4億元投資,目前已擁有200多件與電子消費玻璃和特種玻璃功能材料相關的關鍵專利,主導制定了2項國家標準和1項行業標準。

廖洋益:顯示行業有這樣一個趨勢:由平板時代在向柔性時代在發展。這個會不會成為我們將來的一個研究方向?
白一波:我們已經在做這個事情,可能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產品也會面向市場。
廖洋益:您覺得現在自己成功了嗎?
白一波:還沒有,遠遠沒有。我們爭取在3年以內得到市場的認可,籌集更多的資金去完成對進口的替代;在5年以內,就爭取把這個市場的大部分拿回到中國我們的企業手里面。在5年以后,我們從特種玻璃轉化為更大范圍的玻璃,這里面還有很多領域都需要我們這樣的企業去不斷去探索。比如說藥用的玻璃,還有做芯片的零膨脹玻璃,都是尖端的,都是現在國內很難去做得出來的。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我認為這個國家有很好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我們的軍工產品、信息產品,這些都強大起來,這個國家才真正叫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