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我國玻璃行業產能變化總體呈現快速上升和緩慢上升至平穩兩個階段。2002年至2014年,我國浮法玻璃產線快速增加,國內玻璃產能大幅提高,這也導致了后來玻璃產能過剩的現象。15年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冷修停產和復產的產線基本實現動態平衡,玻璃在產產能逐步趨于穩定。
我國浮法玻璃的產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湖北、廣東、山東、四川,占全國總產量超過一半。河北地區產量居全國首位,2020年玻璃產量達13728.4萬重箱。河北省沙河市是我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地。
玻璃生產具有很強的連續性。窯爐在點火生產后必須保持連續生產,造成玻璃供給在一段時間內存在剛性。生產線的壽命一般在8—10年,超過設計壽命的生產線一般需要停產冷修,冷修時間較長,一般為半年左右。
需求方面,玻璃最大的需求行業是房地產行業,占比超過85%。其次是汽車行業。玻璃進出口數量較低,相對玻璃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玻璃是我國完全自產自銷的品種,并且與地產周期密不可分。
建筑玻璃主要應用于幕墻工程和門窗工程,屬于施工階段的裝飾裝修工程,位于主體封頂之后、竣工驗收之前,一般主體封頂到建筑工程竣工驗收需耗費約6個月。因此,可以使用全國房屋竣工面積預測當年建筑玻璃需求。在房地產開發流程中,從開工到竣工的建設周期大約是三年,玻璃的使用一般都在中后期,目前存量的施工面積都是對于未來有潛在的需求釋放。從2006年至今,除2017年外,當年的新開工增速和三年后的竣工增速一直保持同方向變動的特點。從施工經驗數據上看,每平方米住宅的玻璃需求量約2—4千克,每平方米寫字樓的玻璃需求量約6—10千克。
浮法玻璃行業屬于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嚴禁新增產能。未來隨著老產線的逐步退出,預計產量難以大規模提升。而下游需求方面,我們國家存量的施工面積依然還有85億方左右體量,對于玻璃依然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尤其在當下,“保交付”重塑市場信心對于玻璃未來需求有較大的支撐。竣工端對玻璃的需求雖然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玻璃未來的需求會有起色。未來在供應收縮、需求回升的背景下,預計玻璃會進入去庫存周期,屆時其有望迎來企穩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