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玻璃經過兩次資產重組,2018年成功轉型為以光伏玻璃為主營的上市國企平臺,具備技術、資源等優勢。未來產能具備成長彈性,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成本具備下降空間,且公司定位為凱盛科技集團“3+1”戰略的新能源平臺,具備中國建材集團內外整合的想象空間。
革故鼎新,駛入新能源快車道。
洛陽玻璃1994年由洛玻集團公司發起創立,其前身是創建于1956年的洛陽玻璃廠,在中國玻璃行業有著輝煌的歷史。通過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先后剝離浮法玻璃、信息顯示玻璃業務,聚焦光伏玻璃業務,轉型成為凱盛科技集團新能源業務平臺,駛入發展快車道。
光伏玻璃行業:長期具備發展前景,關注供給邊際變化。
雙碳政策體系下,我國光伏產業鏈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光伏玻璃兼具保護及透光作用,是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件大型化及雙玻滲透率提升的趨勢下,光伏玻璃使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具備廣闊發展前景;供給端,雖然光伏玻璃產能置換政策取消,行業計劃新建產能較多,但仍受能耗指標及聽證會限制,預計整體新增供給節奏將受影響,未來將集中在具有能耗優勢及規模優勢的頭部企業。短期,光伏需求持續向好,光伏玻璃庫存拐點顯現,后續價格仍有彈性。
背靠中建材,具備技術、資源、協同優勢。
依托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的科研實力,公司在光伏玻璃領域技術領先,一方面體現在具有較高壁壘的超薄光伏玻璃領域,公司走在行業前列,具有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憑借全氧、空氣窯、碳捕集等技術,公司擁有較低的能耗和排放能耗排放,在雙碳政策趨嚴下,能耗和排放優勢有望凸顯。另外,中建材集團在主要原材料石英砂上有較多儲備,且憑借集團整體玻璃產業的規模,公司在原材料的集采上具有較大優勢。
產能擴張下的降本提效,新能源業務平臺具備想象空間。
相較于信義光能與福萊特,我們認為公司相對較小的單線規模及整體產能規模是盈利能力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公司在光伏玻璃領域有大量產能規劃,憑借央企背景及能耗優勢,投產確定性更高,預計未來將形成萬噸以上的產能,穩居行業第三,具有較大銷量彈性;且新投產線基本以大線為主,有望產生規模效應,具有降本空間;且公司定位為凱盛科技集團“3+1”戰略的新能源業務平臺,具備中國建材集團內外整合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