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站在洪湖新灘工業園長利玻璃洪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湖長利玻璃)門前,藍天白云下,向著天空“生長”的煙囪看不到一絲煙氣。走進生產車間,三三兩兩的員工正在操作儀器,生產線上,機械手臂不停忙碌。
2012年9月長利玻璃從武漢“轉戰”洪湖,到現在已歷經多次科技創新,成長為中南地區最大的玻璃生產及加工制造商和國內玻璃行業領先企業,2021年年產值達20億元,如今已進軍光伏領域,助力我省光伏新能源產業鏈式發展。

改進環保技術企業闖過“生死關”
創新,從節能環保起步。
玻璃與煤炭、鋼鐵一樣,是我國當前去產能重點行業。從落戶洪湖之日起,該企業就致力于改善節能環保技術,采取熱風助燃、純氧定點助燃、優化分級燃燒節能技術等多項技術措施減少窯爐熱量耗損。該企業技術人員介紹,熱風助燃技術值得一提。熔窯排出的煙氣約500度左右,改進余熱發電的常規技術方案,該項技術能對原先排至大氣中的低溫煙氣進行廢熱利用,將常溫態的助燃風從25度加熱到160度左右,降低熔窯熱損耗,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讓企業闖過了環保“生死關”。2016年,洪湖長利玻璃在洪湖正式投產,日熔化量達1200噸,能生產5.4米高檔建筑節能玻璃,產品領跑國內市場。

改革生產線奏響轉型序曲
創新,從生產線改造破題。
“長利領跑全國,生產線里學問不少!”現場,該公司技術人員自豪地告訴記者,特種玻璃生產線二期采用了先進的一窯兩線設計理念。這條生產線上,采用的高效節能超大噸位浮法一窯兩線多品種精確調控技術及裝備,突破了超大噸位高品級薄玻璃制造的技術壁壘,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玻璃柔性生產線——同一條生產線,既能生產汽車級優質玻璃,又能生產制鏡級玻璃,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后來,該公司研發團隊還與省內外著名高校及研究院所緊密合作,在原鍍膜技術基礎上引進一條國際領先的超大型德國鍍膜玻璃生產線。經過技術革新,企業具備單、雙、三銀大面積可鋼鍍膜玻璃生產能力,企業擁有了生產高品質建筑和車用節能鍍膜玻璃能力,為開拓國內高端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積極擁抱工業4.0時代,洪湖長利玻璃還將自動化、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新生產線中,實現了生產線全自動化,奏響轉型發展的序曲。

對接現代產業體系進軍光伏產業
如今,深入對接荊州市“4611”現代產業體系,洪湖長利玻璃依托現有生產線,正在打造光伏新材料產業園。該產業園將擁有從玻璃基片生產到光伏組件配套生產全產業鏈,涵蓋光伏組件、逆變器、光伏支架、EVA膠膜、光伏交直流電纜等光伏裝備制造上、下游產業企業,有效推動我省光伏新能源產業鏈式發展。項目整體建成后年產值逾80億元,預計納稅逾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