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呈現出了多點散發、局部規模小爆發的形勢,出發檢、落地檢、三天兩檢、居家隔離等成為差旅、物流的重大限制,尤其是繼佛山等地因物流司機落地引發疫情后,各地對貨運的檢查與限制嚴格程度史無前例,部分地區全域封控,高速管控,“圍城”下的產區,材料難進來,成品難出去。
作為物流核心的貨運司機承受綠碼、行程碼、24小時核酸報告、通行證等巨大壓力,滯留在高速路無法進入目的城市的現象屢見不鮮。

圖源:今日頭條
網絡熱搜的車門被多次貼上封條,司機被“封印”在駕駛室禁止下車,網友對此調侃“林正英封僵尸都不用這么多符”。
這無奈的一幕,不過是疫情之下物流的微縮影。
從3月初截至4月7日,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日均值從最高的147.68下降到70.71,環比大幅下降52.1%,顯示疫情對貨運量的影響較為明顯;分省數據來看,上海整車貨運物流指數從最高的144.52下降到16.45,環比大幅下降88.6%;吉林整車貨運物流指數從最高的122.46下降到14.38,環比大幅下降88.3%。貨物樞紐吞吐量增速明顯放緩,從3月初截至4月7日,全國主要公共物流園區的吞吐量指數日均值從最高的114.21下降至72.71,環比下降36.3%;主要快遞企業分撥中心的吞吐量指數日均值從108.54下降至68.13,環比下降37.2%。
貨運物流的暢通直接關系著穩產保供,運輸通道受阻,一些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資無法流通,生產生活秩序再一次被打亂。
作為我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地,沙河地區也曾因疫情實施管控,物流停運,不得不面對材料進不來,成品發不出去的“圍城”之困。
在抗擊疫情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物流的有序暢通,是需要各地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共同解決的一道難題。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果斷出手,出臺了關于物流和貨車司機被卡的紓困措施。

4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隨意限制貨車司機和車輛人員的通行;不得以車籍地、戶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不得簡單以貨車司乘人員的行程卡綠色帶星號為由來限制車輛的通行和停靠。
4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抓好疫情精準防控、保障物流暢通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各項工作,多措并舉保障重點企業穩定生產和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
同日,交通運輸部也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抓防控、保暢通、促產業的有機統一。全力保障物流有序運轉,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堅實保障。

在交通部發文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無論是疫情當下的運輸需求,還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都會帶動物流的加速發展。
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交通運輸設施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
未來,與工業生產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流系統將與城市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一樣重要,其堵點、斷點將極大減少。
這不僅能夠保證,在疫情這種極端的封閉狀態下,人們的生活物資供應能夠不斷檔,也能夠有效維持生產企業在閉環中的正常運行。
這一點,多個區域玻璃企業已有切身之痛。
隨著光伏產業的興起,眾多光伏玻璃企業擴建產能,導致作為原材料的石英砂需求量激增,尤其疫情之下,石英砂大規模供應出現瓶頸。
荊州港務集團積極參與到光伏砂物流供應體系建設中,著力解決域內光伏砂供貨渠道單一,運輸條件和裝卸要求嚴格、貨損率高等難題,成功打通光伏砂常態化供應通道,也為該區域龍頭企業光伏玻璃生產線在4月的順利投產提供了保障。

圖源:湖北港口
霸州市作為華北地區玻璃的重要產區之一,在今年也曾因疫情而實施嚴格的全域管控,但霸州市開發區政府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時,同樣保證了重點民生物資及項目生產,傾力協助企業解決物資運輸難題,企業得以在管控期間正常運轉,經濟損失也能在最大程度得到了降低。
然而,這畢竟只是少數。
“疫情前是司機排隊裝貨,現在是找不到車裝貨”,很多司機擔心疫情反復都不愿意出車,這更接近多地的司機心態現狀,油價接連上漲,但近兩年運費調整有限,很多貨車司機都表示“沒錢賺”。
據統計數據顯示:杭州、寧波、義烏、紹興、溫州、南京、連云港、宿遷、嘉興、湖州等城市,先后宣布關閉其部分高速出入口,僅僅江浙地區已關閉的高速出口及服務區就高達193個(其中服務區55個、高速出口138個)。
除此以外,共有18省高速有部分收費站、服務區被封的情況,涉及長三角、東北、西北、華北等省份。
引起的連鎖反應就是生產與成本問題。
以淄博為例,自3月8日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工廠受疫情影響停產近22天(4月7日全面恢復生產),受疫情影響原材料、化工料進不去、成品運不出去。
最無奈的莫過于華東地區,以山東運輸到上海為例,平時7000元左右的運費縱然漲至30000元,然而,還是沒有司機愿意接單。
可見,保持物流暢通,與抓好疫情防控并不沖突,反而有利于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疫情的控制,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的打造,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完全實現。
所以短期看,在需求和政策刺激下,物流有可能會出現運力供不應求,導致運輸費用增加的情況,這對部分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前,疫情已經進入到了第3年,全球的新冠疫情流行也進入了第4波,跨省運輸幾近暫停,貨運物流成本不斷提高且一車難求,海運外貿方面更是被按下了暫停鍵。
采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都遭遇暫停,在新一輪大洗牌中,一些基礎不扎實、競爭力不強的企業便會難以立足,措手不及的這一輪疫情,調整企業發展規劃,以應對今年如此糟糕的開端是大多企業應該提上日程的話題!
可以肯定的是,去年普遍增長的局面在今年很難會再出現,更意料不到的是成也物流,敗也物流,因此,緊跟國家防疫步伐,做好生產自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