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發電,光伏玻璃為主要耗材
根據補貼計劃,可以看到補貼分為發電補貼和獎勵屋頂業主補貼。不論是自建還是他方投資建設的光伏分布式電站,這項獎勵均屬屋頂業主,是對提供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的一次性獎勵。光伏發電項目的發電補助,將在以后的運行過程中依照發電量按季結算給投資方,本次補貼中包含了去年四季度的發電補貼278937.53元。
獲補貼的企業,既有葛天那鞋袋制造公司、望牛墩有余包裝等制造型企業的分布式發電項目,也有方大新能源、保力新能源等新能源機構的“試驗田”。最令人矚目的是信義超薄玻璃,拿下200萬元的屋頂補貼之外,還有16.7萬元的發電補貼。分布式發電推廣以后,以后各公司和個人的屋頂上,都可以自行發電,光伏玻璃就是最主要的耗材。
信義玻璃公司董事局主席,就是人稱“玻璃大王”的李賢義。2007年8月,他在東莞基地投資建設第一條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產能為300噸/日,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現在,信義玻璃已經成長為光伏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國家補貼是地方的四倍多
除了企業的補貼以外,這次東莞市發改局還給4個個人項目發放了發電補貼和屋頂補貼,一共1.6萬元。其中鄧偉堅個人住宅的分布式發電項目備案規模達到25KWp,分別獲得屋頂補貼6250元、發電補貼2163元。其他的個人住宅發電項目也獲得數百元、數千元不等的補貼。發改局資源環境和能源科表示,希望鼓勵更多的個人住宅進行屋頂發電。
另外,東莞市本次發放的補貼是分布式發電的地方補貼,標準是每度0.10元,相比之下,國家的補貼是每發一度電補貼0.42元,是地方補貼的四倍多。官方對于分布式發電的補貼很可觀,基本一度電就能獲得0.52元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