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化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們駕駛叉車在倉庫和貨車間不停穿梭……2月18日,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這家剛剛榮獲“蚌埠市工業發展先進集體”的公司正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550T/D超白太陽能玻璃生產線上,帶著余溫的玻璃原片緩緩而出,機械手“嫻熟”地抓取并碼放整齊,再由智能配送車轉運至深加工車間,歷經進磨邊、鍍膜、鋼化、包裝等工序后,最終將發往海內外客戶。
“這條生產線去年3月10日正式投產,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袁飛介紹,總投資3.5億元的550T/D超白太陽能玻璃生產線是蚌埠市重點工業項目,它的建成投產讓窯爐日熔量由過去的250噸/天擴產至550噸/天,公司總產能提升30%以上。
窯爐的規模和使用年限對光伏玻璃的生產成本有著重要影響,為了降低能耗、提高成品率,2020年初海控三鑫決定對原有的250T/D窯爐進行升級改造。然而,由于新冠疫情影響,項目建設和日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遲遲運不進來,企業的發貨運輸也遇到困難。
得知這些情況后,市區兩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立即組織專人協調幫助,一方面聯系鳳陽砂礦企業保證部分原材料供應,另一方面快速辦理通行證,確保產品運輸通暢,有效保障了公司生產穩定和項目建設順利。
“在政府的幫助下,項目建設非常順利,提前58天點火,這給我們搶抓市場機遇贏得了時間。”袁飛感慨地說,公司的良好效益離不開政府的關心和政策支持。去年11月,海控三鑫收到了市發改委撥付的45萬元“節能與生態建設專項資金”補助,公司加快節能減排技改項目實施,對650T/D窯爐原有環保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投入運行以來各項排放指標均優于國家環保標準。
省級綠色工廠獎補、技改項目設備補助、穩崗留工補貼、高層次人才補貼……作為硅基產業典型企業和用工大戶,海控三鑫一直受惠于各項政策支持。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機械手、AGV搬運車、玻璃缺陷在線監測系統等智能系統和裝備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去年10月,公司被省經信廳評為“安徽省智能工廠”。
“政府拿出真金白銀力挺我們技術升級,提振了公司上下推動發展的信心。”談及海控三鑫未來發展,袁飛充滿信心,他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對玻璃深加工產線技術改造,加快推動企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